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宋小壮 主编 第八章 第四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由于多余约束的限制,相对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中各构件的变形就必须满足一定的变形谐调关系。与静定结构不一样,温度变化、支座移动等都会对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或应力),这样不是因荷载引起的内力(或应力),称为附加内力(或应力)。
第四节 超静定结构中的特殊问题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三、温度应力
一、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二、装配应力
例8-6
例8-7
例8-5
与静定结构不同,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的情况下会产生附加内力。其内力的计算,与前述力法一样,区别在于力法方程中自由项1F的计算,如多余约束处没有支座位移,自由项1F为实际支座移动在基本结构多余约束处的位移。如支座位移在多余约束处,自由项1F为零,力法方程就不等于零,等于实际支座移动值。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一、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例8-5
图a所示等截面超静定梁在A端支座处产生了转角,试绘出该梁的弯矩图。(EI=常数)
解 (1)选择悬臂梁作为基本结构,B支座为多余约束并用多余约束力X1代替(图b)。
(2)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力法典型方程。因原结构在B处由于支座的约束,所以此处的竖向位移为零,即
11X1+1F=0
X1
(3) 绘出基本结构单位多余约束力作用下的弯矩图M1图(图c) 。
(b)
l
·l
B
X1=1
例8-5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解 (1)选择基本结构(图b)。
(2) 11 X1+1F=0
(3) M1图(图c) 。
(4)计算基本结构的位移11和1F。
原结构中A端支座处的转角 在基本结构的X1方向产生的位移为l与X1方向相反,可视为荷载产生的位移,即 1F=-l
(5) 根据力法典型方程求多余约束力。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M图
(5) 根据力法典型方程求多余约束力。
(6)作出结构弯矩图(图d)
MBA=M1BAX1+MFBA=
通过此例可以看出超静定结构和静定结构不一样,温度变化、支座移动等都会对超静定结构产生内力,因此,此时温度变化、支座移动等都可以视为广义的荷载。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超静定结构对支座移动(或沉陷)是十分敏感的。不大的支座移动可引起相当数量的内力。如果地基承载能力不足、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会引起超静定结构产生很大的内力,导致房屋开裂、倾斜,甚至会造成建筑物倒塌。因此保证地基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地基土质差异较大的部分,建筑物层数或荷载相差悬殊的部分等,用“缝”从基础至顶部将建筑物全部分开,这种缝,称为沉降缝。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沉降缝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例8-7
沉降缝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例8-7
沉降缝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例8-7
所有构件在制造中都会有一些误差。这种误差在静定结构中不会引起任何内力,而在静不定结构中则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图示的三
杆桁架结构,若杆3制造时短了,为了能将三根杆装配在一起,则必须将杆3拉长,杆l、2压短。这种强行装配会在杆3中产生拉应力,而在杆l、2中产生压应力。如误差较大,这种应力会达到很大的数值。这种由于装配而引起杆内产生的应力,称为装配应力。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二、装配应力
例8-6
装配应力是在荷载作用前结构中
已经具有的应力,因而是一种初应力。在工程中,对于装配应力的存在,有时是不利的,应予以避免;但有时我们也有意识地利用它,比如机械制造中的紧密配合和土木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等等。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二、装配应力
例8-6
两端用刚性块连接在一起的两根相同的钢杆1,2,其长度l=200mm,直径d=10mm。现加两力F使两铸件移开,以便将长度为200.2mm,横截面面积A=600mm2的铜杆3安装在图示位置。若已知E1=E2=200GPa,E3=100GPa,试求:1)所需施加的最小拉力F。2)当将外加力F去除后,求各杆中的装配应力。
例8-6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已知:l=200mm,d=10mm。e=0.2mm ,A=600mm2,E1=E2=200GPa,E3=100GPa,试求:1)所需施加的最小拉力F。2)当将外加力F去除后,求各杆中的装配应力。
解 1)求最小拉力 F。
两螺栓杆材料相同,荷载对称,所以FN1=FN2=F/2。杆件受力后最小伸长l1=l2=e=0.2m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