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docx
22《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2《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读不完的大书》第二课时为核心,围绕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统编版语文教材内容,设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为目标的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结合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文本的意愿,发展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自然之美,增强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学习者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识别和朗读技巧,对简单的文章结构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2.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喜欢互动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他们在阅读方面的能力逐渐提升,但理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还在发展中,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偏好视觉学习,有的则偏好听觉或动手操作。
3.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可能遇到不熟悉词汇和句型的挑战,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也可能存在困难。此外,由于文本内容涉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学生可能对一些自然现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来辅助理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动植物图片,准备课文朗读音频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视频。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马克笔、教学PPT等。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必要的学习材料,如便签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图片的感受。
-提问:“你们觉得这片大自然美吗?你们想了解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吗?”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和用法。
-教师讲解课文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
-教师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思路。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以“我的大自然故事”为主题,学生自由发挥,教师给予即时反馈。
5.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阅读自然类文本的方法和乐趣。
具体过程如下:
1.导入环节
-(0-1分钟)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1-3分钟)学生分享感受,教师引导讨论。
-(3-5分钟)引入课题,过渡到新课。
2.讲授新课
-(5-8分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8-12分钟)讲解关键词句,理解用法。
-(12-15分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主旨。
3.巩固练习
-(15-17分钟)提问,学生回答或讨论。
-(17-20分钟)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0-25分钟)小组内检查答案,讨论思路。
4.师生互动环节
-(25-28分钟)学生上台复述,其他学生评价。
-(28-35分钟)创意写作活动,教师即时反馈。
5.课堂总结
-(35-38分钟)学生分享收获。
-(38-45分钟)教师总结重点内容,结束课程。
拓展与延伸
1.提供拓展阅读材料
-《读不完的大书》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大自然的声音》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
-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学作品,如《草原》、《小石潭记》等,帮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感受不同作家对自然的描绘。
-与自然相关的科普书籍,如《自然的故事》、《探索自然》等,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鼓励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该景观的特点、成因和背后的故事,然后撰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手抄报进行分享。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悟,定期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形成自己的自然观察日记。
-倡导学生参与户外活动,如郊游、徒步等,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好,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