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例2] 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例3] 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例4] 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例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例6] 一定温度下,取某固体物质的溶液mg,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将一份溶液恒温蒸发达饱和时,其质量减轻一半。给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质的晶体(该晶体不含结晶水),当达饱和时,所加晶体的质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质量的1/8,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例7]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该物质的A、B两种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当A冷却至10℃时有晶体析出,B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若取 10℃时A的100g饱和溶液,取60℃时B的50g饱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则需降温到多少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
[例8]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KNO3的溶解度见下表:
?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例9] 在加热情况下,300 g水中溶解了231.9 g氯化铵,如果把这种溶液冷却到10℃,会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如果把析出的氯化铵在10℃又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多少克(10℃时氯化铵溶解度为33.3 g)
[例10] 在20℃时,将氯化钠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 g,投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后,尚余15.6 g固体,将这15.6 g固体再加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 g固体,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及其20℃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例1] [分析]: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这表明在该温度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140g碘化钾。那么,250g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可通过关系式法列比例求得,亦可用基本公式法求解。
解法1:关系式法
设:15℃时,250g水里最多能溶解x克碘化钾。
关系式:
m质+m剂=m液
15℃时 140g 100g
? x 250g
?
?
[解答]:15℃时,250g水最多能溶解350g碘化钾。
解法2:基本公式法
?
已知: s=140g m剂=250g
求: m质=?
[解答]:
?
解之,得:
m质=350g
例2分析:溶剂量不变,当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时,由于溶解度的增大,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如果要在高温时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则需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所加溶质的量可用质量关系式通过比例进行计算,也可用公式法求得。
解答1 关系式法
设:所需加的硝酸钾为x克。
关系式: m质+m剂=m液 20℃→60℃添加量
20℃ 31.6g 100g 131.6g 110g-31.6g
282g x
每有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从20℃升到60℃时,需要加入78.4g硝酸钾才能使溶液在60℃时亦达饱和,那么282g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应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可通过比例求得。
?
答:应加入168g硝酸钾。
解答2:公式法
根据上述的比例式,可导出如下的计算公式。
?
设:应添加硝酸钾晶体为x克。
?
答:(略)
例3分析:首先要通过计算得知这硝酸钾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根据硝酸钾在30℃时的溶解度和关系式得:
?
?
由于137.4g157.1g,可知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蒸发水时,溶液首先应由不饱和变成饱和,在这过程蒸发掉的水,并不能引起硝酸钾结晶析出。当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掉的水才能使硝酸钾晶体析出。
如果蒸发掉90g水后,溶液仍不饱和,则不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解答:设30℃时137.4g硝酸钾配成饱和溶液时需水x克。
?
?
?
原溶液里所含的水为:
500g-137.4g=
使溶液由不饱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