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学弈1教案 语文A版.doc

发布:2019-12-05约5.6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学弈1教案 语文A版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大意。 教学准备 由文言文改编的动画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古代的文言文,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现代白话文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兴起的。古文与白话文有很大区别。比如这个字(板书“之”),谁能为它组词?(光荣之家) 3.知道词语的意思吗?(光荣的家庭)其中的“之”字怎么讲?(当“的”讲。) 4.对,当“的”讲。这个“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个字。现在用它一般都当“的”字讲;但在古文中,它却有许多种讲法。我们今天这篇课文里,“之”字先后一共出现了六次,大致有三种讲法。有时即使是同一个用法,所指的对象也不同,真的有点复杂。大家一会儿读的时候要注意细心区分、理解。现在大家打开课文,读一下课题。 师:翻开后页的注释,看看这个“弈”字是什么意思。(下棋) 师:“学弈”呢?(学习下围棋)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下面大家各自读读课文,尽量读通顺。(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2.能读给大家听吗? 3.敢读就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吃力,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称赞。这样吧,跟老师一起读。标记注释,理解字、词、句。给大家5分钟时间。(生开始按要求自学课文) 4.师评价:有进步!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同学们会读得更好。比如,出示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怎么理解?你是怎么弄明白的? 5.师小结方法:看注释,逐词翻译,把每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注意把意思说通顺,这样就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请同学们运用这个方法自学课文,把不懂的句子画下来。 6.交流汇报。你读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哪些句子还不理解? 7.根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话,再让学生试着全文翻译,把握大意。 三、再读课文,熟读成诵 1.读古文讲究“断句”。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我们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当然需要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需要有停顿。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懂。大家拿出笔来,听我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停顿了,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大家便于听和画,我读得慢一些,停顿也放长些。明白吗?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下面各自按照画出的斜线朗读一次,停顿的地方,可以夸张些。(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2.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学生练习) 3.大家读得真不错,敢站起来“晃一晃”吗? 4.再重读一下这一句。(示范:“为是/其智/弗若与?” )注意是问号。(多读几遍) 5.谁再来读?(先后四人读课文,师随机指导、示范。再齐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1.“弈秋”是什么意思?讲详细点。 ①他的棋艺到了什么程度? ②该怎么读第一句话?生试着读。 ③这句话中“者”字是什么意思?如:作者、读者、胜利者中的“者”呢? ④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该当“……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胜利者——获得胜利的人,都是“……的人”。(生答是) 2.第二个问题:作者假设弈秋干什么?(教两个人下围棋) 3.第三个问题比较难答,这两个学生表现怎么样?学习的结果怎么样?一个一个说。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但一心以为有天鹅将至,想拉弓射箭。第二个人不如第一个人。) 同学们很会利用注释,所以讲明白了,很好。这段话你是说明白了,但听起来有点硬邦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把注释原封不动地套了进去,显得有点死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