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16-7-17第五章 高等学校课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高等学校课程;专题四: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一); 1.高校课程的概念; (1)课程概念的发展;(2)较为有影响的二种课程定义;(3)当代课程理论对课程的认识;;古德莱德的五种课程;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MOOC 浪潮下的高校课程联盟;刘会超.MOOC与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二)高校课程的特点;制约课程的三S因素;(三)高校课程的类型(考点);课程; 分科课程 (Subject curriculum)——是将人类
文化按科学分类,从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和知识,而
组成的由不同单学科构成的课程体系。; 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大范围课程、
统合课程、合成课程, Integrated curriculum ,
Broadfield curriculum ,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
——就是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避免过早地
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领域之间
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的课程。;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差异(郑金洲); 隐性课程是广义的学校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
特点是潜在性、非预期性、多样性、不易觉察性、深刻性。 它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之中,包括:
(1)物质情境;(2)文化情境;(3)人际情境。
通过这些情境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信念、意志、行为、知识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 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应着重关注的高校课程体系;高校课程价值观决定着课程体系的变化;;(2)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季诚钧,张亚莉.高校课程地图的理念、要素与特征:基于台湾经验, 中国高教研究,2015(12); 二、高校课程价值观(考点);(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2.专业教育的概念;;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 3.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关系 ;(2)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调整课程结构,促进大学生就业;邱德雄,谢武纪.“学”为中心:高校课程实践变革的核心要义,大学教育科学,2015(1);王亚南,林克松.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革新的路向:技术知识建构的逻辑[J]. 江苏高教,2015(2) ;三、高校课程变革;;(二)跨越学科,实施课程整合;;(三)优化结构,实行真正选修;(四)注重人文,实施“全人教育” ;(五)面向未来,课程设置国际化与信息化;第二节 高校课程编制;一、高校课程编制主体;;具体的课程编制主体(应然态);;二、高校课程编制内容;;(三)教材; 三、高校课程编制方法;; (二)培养方案的编制方法;;(三)以学院为单位的课程编制方法;国外高校课程地图探析 柯晓玲;;许立新.国外地方性大学课程体系创新实践, 世界教育信息,2015(8);陈晔,林铿.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程改革——以深圳大学为例;第三节 高校课程评价;; (二)传统的课程评价理论;;; (三)现代课程评价模式;;;二、高校课程评价过程;(二)课程评价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阶段;(三)解释评价结论阶段; (四)撰写评价报告阶段; 三、高校课程评价内容;2.课程目标的评价;3.课程设置的评价;(二)课程标准的评价 ;(三)教材的评价;谢谢各位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