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ppt

发布:2017-12-10约1.45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③ 这类反应一般表现为二级动力学行为。其速率既可能决定于前身配合物的生成, 即氧化剂配合物上的配体 X 取代还原剂配合物上的配位水生成桥连双核配合物的过程。也可能决定于步骤中中间体的变形或重排及电子传递或后身配合物的离解。 * 配位化合物的反应十分广泛, 有取代反应, 电子转移反应, 分子重排反应和配体上的反应等等, 本章具体地讨论配体的取代反应和涉及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 第六章 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 6.1 配体取代反应 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 亲核取代反应是配位体之间的取代反应。 MLn+Y MLn-1Y+L SN 亲核取代 亲电取代反应发生的是金属离子的取代。 MLn+M’ M’Ln+M SE 亲电取代 一般地说, 在配合物的取代反应中, 较为常见的是亲核取代反应。 在过去的文献中, 认为亲核取代反应可能是以单分子取代机理和双分子取代机理而进行的。 (1)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 SNI 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I)也称为离解机理, 或D机理。 MLn MLn-1+L (慢) MLn-1+Y MLn-1Y (快) 离解机理的特点:首先是旧键断裂, 腾出配位空位, 然后Y占据空位, 形成新键。 其中, 决定速率的步骤是离解, 即M-L键的断裂, 总反应速率只取决于MLn的浓度, 与配体Y的浓度无关, 因此, 此类反应为一级反应, ?=k[MLn] 也可以用试样反应完一半所用的时间来恒量反应的速率。 对单分子取代反应的一级反应而言, 这个时间记作t1/2, 称为半衰期。 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为-dX/dt=kX -dX/X=kdt 反应时间由t由0到t 及X由X0到X积分 ln X-ln X0=-kt ln X/X0=-kt 或 ln Xo/X=kt lg Xo/X=kt/2.303 当试样反应一半时, X=X0/2 t=t1/2 于是 t1/2=2.303lg X0/(X0/2)=2.303×0.3010/k=0.693/k 例, 已知Cu(H2O)62+的水交换反应的速率常数为8×199 s-1, 由此可算出Cu(H2O)62+的交换反应的半衰期: t1/2[Cu(H2O)62+]=0.693/8×109=9×10-11(s) 这个时间是如此地短暂, 光在此期间才能传播 9×10-11 s ×3×1010 cm/s=2.7 cm 但对Cr(H2O)63+而言, k=1×10-7, 由此算出Cr(H2O)63+的交换反应的半衰期: t1/2[Cr(H2O)63+]=0.693/1×10-7=6.93×106(s) =80.21(天) 这个时间却是如此的漫长。 在Cu2+的配合物中, 由于Cu2+是d9结构, 在eg轨道上有3个电子, 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结合是外轨型的, 结合力弱, 因而是活性的;而Cr(H2O)63+, 中心离子Cr3+为d3结构, 在eg轨道上没有电子, 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结合是内轨型的, 能量低, 结合力强, 因而是惰性的。 从这两个例子可见, 在研究配合反应时, 配合物的动力学性质的差异是一个多么值得重视的问题。 应当指出, 实际反应进行时, 通常并非仅按上述两种极端情况发生, 在大多数的取代反应中, 进入配体的结合与离去配体的解离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因此在现代的文献中又提出了第三种机理。 (2) 双分子亲核取代机理 SN2 双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2亦叫缔合机理, 或A机理。 缔合机理的特点是: 首先是Y进攻反应物, 生成较高配位数的中间配合物, 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