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中小学教学常规管基本要求.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 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3)教研活动的安排(含教科研课题研究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4)教学进度安排;(5)教学辅助活动安排(实验、讲座、学科竞赛、体艺活动等)教学进度计划应在开学前三天订好,报教导(务)处审定后执行。执行过程中,学科教师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
二、备 课
5.建立以独立钻研为基础的集体备课制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组织实施,要落实备课的时间、地点,明确具体备课内容。同年级同学科应加强集体研究,鼓励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相互交流、协作,整合教学资源。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同时,要强调个人的二次备课,在课前及时调整备课内容,做到分层要求、注重实效,倡导设计有个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应做到超前备课,一般提前一周。新学期第一周的课要在开学前备好。工作未满三年的教师,教案须经教导(务)处或指导教师审阅认可后方可实施。
6.教师备课前必须做四方面工作:把握“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学法。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教材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把握每一单元(板块、专题)的总体要求、知识前后的内在关系,把握各章节的具体目标、重点、难点,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备课时要考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7.各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提出备课、书写教案的不同要求,充分体现服务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教案是认真备课后的书面形式,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其主要内容为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合。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目标达成的具体措施、教学的重点难点、课时、课型、教具学具及实验器材的准备、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等,也可根据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课型作相应调整。教案书写要清楚,形式要规范,详略要得当,基本环节要齐全。无论是手写稿还是电子稿,教案都应为教师本人所撰,坚决杜绝照搬、照抄现成教案的现象。
三、上 课
8.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全面、明确、具体,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水平与发展状态的要求,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9.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难易适度,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10.课堂教学要有明晰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流程,做到层次分明,密度合理,环节完整。既要重视知识结论的获得,更要重视知识获取、能力形成的过程,同时关注教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