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设计的质性研究20141131414471271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创建有地方特色的研究型课程
摘要:为了体现上海城市精神、凸显上海课程特点,上海市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创建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小学研究型课程。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创建,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建设主要侧重于研究型课程的整体设计,设计课程各个要素和各个学段的研究型课程;微观层面课程建设主要侧重于建设多样化的学校课程,开发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和建立规范化的课程管理。
关键词:研究型课程;上海特色;宏观层面建设;微观层面建设
一、研究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体现上海城市精神
上海的奋斗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的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根据“海纳百川”的精神,我们认真研究了美国的“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法国的“框架性个人研究”,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我国台湾的“综合活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题研习”,以及国家教育部的“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内外有关的课程,广泛吸取世界各国和国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根据“追求卓越”的精神,我们努力以现代化、高标准和高质量要求自己,创造性地构建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小学研究型课程。
(二)凸显上海课程特点
1.研究型课程是单独设置的一类功能性课程
从横向来看,上海的二期课改设置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是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并列的,单独设置的一类功能性课程。它有独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学习评价和课程管理。但又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互相联系、互相沟通和互相促进。我们根据这些要求,构建既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互相平行,又与它们互相联系的研究型课程。
2.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研究型课程
从纵向来看,上海在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基础上,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置研究型课程,直至高中三年级。中小学12年的研究型课程,各个学段既有不同的要求,又相互衔接,通过各学段的学习逐步达到总的目标。根据这个想法,我们构建既体现各学段不同特点,又形成整体的课程体系的研究型课程。
(三)结合上海学校实际
1.从原有基础出发逐步提高
研究型课程是一类新颖的课程,它有先进的理念,但是为了全面推进和全员参与,我们也必须尊重客观现实,必须结合上海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型课程是二期课改提出来的新课程,学生的原有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缺乏师资和有关的条件,研究型课程在推进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从原有基础出发逐步提高,构建既具有先进的理念,又适合上海学校实际的研究型课程。
2.适应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
上海市中小学有2000多所,各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来源、师资队伍千差万别,我们不能一刀切,必须采用多种模式来推进研究型课程的实施。基础好的学校可以独立开发和实施,基础差的学校可以给予较多的帮助和提供一定的资源。各校根据本校的情况,构建体现学校特色的、多样化的研究型课程。
3.满足学校实际操作的需要
广大学校师生在实施研究型课程时,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具体操作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为了满足学校实际操作的需要,我们构建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便于具体操作的研究型课程。
二、上海的研究型课程建设
(一)宏观层面课程建设
宏观层面建设主要侧重于研究型课程的整体设计,包括以下两方面。
1.整体设计课程各个要素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资源开发、学习评价方式到课程管理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提出具体的要求,编制《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
下面我们着重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式等几个方面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1)设计课程目标
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设计课程目标。研究型课程的总目标为以下三方面。
● 接触和亲近自然、考察和参与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获得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体验,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
● 经历问题研究的过程,获得研究活动的体验和经验,初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 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合作和分享的意识。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构建课程内容
开发研究型课程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但是前一阶段对研究型课程内容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的比较表面的层面上,至于课程内容具体是什么则比较模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此,我们对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着重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 研究型课程内容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