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程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知识发生过程教学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忽视知识发生过程的现象,以至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萎缩和削弱,应用过程过分膨胀,数学教学注重单纯结论,而缺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水平的低下,遗忘率大,能力弱,负担过重.
2.忽视情感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的情感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些教师缺乏激发学生兴趣、调控学生情绪的基本功,常常在学生还不具有学习的心向时就开始教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是注入式的“满堂灌”,无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需求,轻学重教,以教代学,从而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
二、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根据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造了许多既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又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结构,如尝试课堂教学结构、自学辅导课堂教学结构、六因素单元教学结构等.这些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探索虽然呈现出多样性,但也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者普遍认为,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建立问题情境,形成良好的内在动机的需要,是形成程序化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的需要.它有利于改善短时记忆,落实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第一次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般都加强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这些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都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创造了“尝试练习,效果回授”,“学生先学先讲,老师后讲后帮,师生情意交融,共同迈向成功”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系统,是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集中反映,是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它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认识水平的制约,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上下功夫.为此,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数学教育观,使数学教学充满智慧,贴近生活,富有生命力.
(2)教师要学习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课堂教学以激励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为主旋律.
(3)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其课堂教学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4)教师应逐步掌握现代数学教育技术,使用现代数学教学工具,为学生提出问题、验证想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创造条件.
第二节 怎样的课算一节好课
1.学生的参与程度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操作,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学生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课堂教学是不是突出了这个中心,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一个最显著的评价指标.我们把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分为心理(头脑)行为的参与和肢体行为的参与.心理行为表象是“以什么状态,思考了什么问题”,肢体行为表象是“以什么方式,执行了什么任务”.因此,对“学生的参与程度”,我们考虑了如下四级水平:
A.主动提出了有学习价值的问题,灵活地完成了复杂的任务;
B.很有兴趣地展开对关键问题的分析,合理地完成了较复杂的任务;
C.“倾听静思”、专注于问题的求解,能变式地完成了较简单的任务;
D.认真听讲、关心问题的答案,程式化地完成了简单的任务.
在把握学生的参与度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我们一直认为:数学教学具有提高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功能.因此,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最关键的是思维的参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情,可能有助于思维活动,但这一切都是非本质的东西.我们特别反对“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上的简简单单”.我们常见这样的案例:
针对某个本来很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急于给出自己的思维结果(不是思维的全过程),以至于学生都被教师的解法所折服,在多数人都听懂了教师所给的解法后(有时教师还会问上一句:你们明白了吗?),教师:下面我们分组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讨论!.然后出现的是学生夸张的行为表现:快节奏的书写、七嘴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