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认识因数和倍数;
2.探究2、3、5的倍数的特征;
3.应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探究因数和倍数的特征,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相关知识,对数的概念、运算有基本的了解。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学符号和术语。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五年级学生对数学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他们的数学能力逐渐增强,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直观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操作实物或图形来理解概念;而另一些学生则更倾向于抽象思维,喜欢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掌握2、3、5的倍数特征时,可能会在记忆和应用特征时遇到困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可能存在沟通不畅或团队协作不足的问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实物教具(如小木块、计数器等)、白板或黑板。
2.课程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班级微信群或QQ群。
3.信息化资源:相关教学视频、在线数学游戏、互动学习软件。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问题解决活动、实际操作演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或讲述一个关于因数和倍数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回顾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整数、乘除法等知识,为学习因数和倍数打下基础。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通过板书或PPT展示相关定义和性质。
2.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如12的因数有1、2、3、4、6、12,12的倍数有12、24、36等,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互动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2、3、5的倍数特征,如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3的倍数各位数之和能被3整除,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学生活动: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和应用。
2.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特征。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约10分钟)
1.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如:
(1)找出10以内所有数的因数和倍数;
(2)探究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3)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知识点梳理
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因数:如果一个数a能被另一个数b整除(b≠0),那么b就是a的因数。
-倍数:如果一个数a能被另一个数b整除(b≠0),那么a就是b的倍数。
2.因数和倍数的特征:
-任何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数的因数一定能整除它的倍数。
3.2的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2、4、6、8。
4.3的倍数特征:
-3的倍数的各位数之和能被3整除。
5.5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的个位数是0或5。
6.因数和倍数的应用: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
-在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7.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数也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8.因数和倍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