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产品设计论文
产品设计题目:苦荞总黄酮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学 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制药工程
姓 名: 陈偲
学 号:
指导教师: 蒲秀瑛
苦荞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专业:制药工程 学号 姓名:陈偲
指导教师:蒲秀瑛 职称:副教授
摘要
目的:研究苦荞黄酮精制前后的总黄酮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做出评价。方法:以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精制前后苦荞黄酮提取物的优劣,并以Vc为对照,对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进行了体外研究。结果:乙醇回流法进行提取时,浸膏中黄酮的含量为10.15%,离心后上清液中黄酮的含量为6.21%。,离心后底部沉淀中黄酮的含量为2.13%。,同时苦荞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而且经纯化后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几乎不受影响,而且对部分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反而有一定的降低。结论:苦荞黄酮具有较强的综合抗氧化能力,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食品和药品。
关键:苦荞麦属双子叶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植物,又名春荞、野荞麦,学名鞑靼荞麦(F.tataricum),为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性植物,原产于我国东北和西南部的四川凉山地区。苦荞耐旱耐寒、耐酸耐脊、适应性较强、生长周期短,主要分布在海拔约2000米左右的高寒地带,属于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资源。苦荞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味苦,营养价值高,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富含蛋白质、淀粉、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等[1]。而且它含有极为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又称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是植物经光合作用产生的一大类化合物。一般能溶于等极性溶剂中,难溶于乙醚、氯仿和苯。药效学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表明:黄酮作为一种功能成分,具有较明显的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增强心血管功能、血压、中风等。芦丁(rutin)又名芸香苷,是苦荞中主要的黄酮类物质。现代医学证明,芦丁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可用来防治毛细血管脆性引起的脑出血、肺出血、出血性肾炎、胃炎、胃溃疡及牙龈出血等[2-4]。国外还用芦丁制备多种芦丁衍生物,如檞皮素、羟乙基芦丁等。因此,开发苦荞麦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本研究选用甘肃高寒山区苦荞麦为原料,采用乙醇热浸提法提取分离纯化苦荞黄酮[5],利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等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目前市场尚没有以苦荞总黄酮开发的抗氧化产品,故本项目拟进行中药五类新药的前期探索性研究,为甘肃苦荞的集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如芦丁、槲皮素、山萘酚等,其中芦丁含量较多)、多种氨基酸、肌醇衍生物、多糖、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微元素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荞麦提取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将苦荞麦种子提取的总黄酮和苦荞花提取的总黄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二者提取物中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等作用。此外,有文献报道荞麦蛋白有降胆固醇、抑制脂肪蓄积和抗疲劳等作用。亦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手性肌醇的代谢呈现异常,糖尿病与手性肌醇代谢异常有着特定的关系,而苦荞芽中含有大量的手性肌醇。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证明:苦荞麦制品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尿糖的功效及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些作用都与苦荞麦中的成分有关。
国内有文献报道:苦荞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糖尿病小鼠模型有降脂、降糖、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作用和抗衰老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学者研究也表明,荞麦提取物具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从大量文献报道可以看出,苦荞药效的物质基础之一是其含有的丰富的黄酮类成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l)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由于绝对性和相对性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糖、脂肪、蛋白等代谢紊乱,致全身各脏器出现并发症。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并称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过高、糖尿、糖耐量降低。临床上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严重者导致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甚至肾衰竭。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糖尿病的药理作用大致有两种:消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纠正脂肪、蛋白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
科学家长期研究结果表明,衰老起因于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的自由基毁坏细胞膜结构,并增加DNA突变,造成功能蛋白合成误差;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分子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