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反应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RT-PCR及定量RT-PCR (1)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原理:先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m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cDNA(complementary 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 是一种快速、简便、敏感性极高的检测mRNA表达的方法。 PCR技术的主要类型 常用的两种逆转录酶 AMV(avian myeloblastosis virus): AMV来自禽成纤维病毒逆转录酶,最适温度为42℃。引物延伸反应通常用AMV性能更好,对次级结构耐受。用AMV的延伸温度可达55 ℃, 以消除次级结构,但在这样温度下,引物延伸反应的得率通常降低。 MMLV(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M-MLV来自鼠白血病逆转录酶,M-MLV的最适温度为37℃,在更高温度下,M-MLV不稳定,但MMLV可合成更长的产物,这一特点对引物延伸反应不适用,因引物延伸反应所得的产物一般较短,为100-500个核苷酸。 (2)定量RT-PCR(qRT-PCR): 利用RT-PCR对mRNA水平进行半定量或绝对定量分析。 半定量RT-PCR 选用在组织中普遍表达、表达量比较恒定的管家基因mRNA作为内源性基因模板标准。 管家基因mRNA和目的mRNA混合物共同进行逆转录,在各自的引物引导下扩增。 计算出扩增后目的基因扩增子/管家基因扩增子的比值,从而达到半定量的目的。 实时荧光定量PCR 常规定量PCR技术: —对PCR扩增反应的终产物进行定量 —重复性差 —半定量 实时定量PCR技术: 对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的产物进行定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SYBR Green I TaqMan探针 1.每形成一个DNA双链,就有一定数量的染料结合上去。 2.染料一结合,就产生荧光信号。 3.信号强度与DNA分子总数目成正比。 (1)Ct 值 是荧光定量PCR的一个重要的概念,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 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2)荧光域值(threshold)的设定 PCR反应的前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作为荧光本底信号 荧光域值是3-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即:threshold = 10 ′ SDcycle 3-15 Ct值的确定 (3)Ct值与起始模板的关系 理想的PCR反应: X=X0*2n 非理想的PCR反应: X=X0 (1+Ex)n n:扩增反应的循环次数 X:第n次循环后的产物量 X0:初始模板量 Ex:扩增效率 在扩增产物达到阈值线时: XCt=X0 (1+Ex)Ct =M (1) XCt:荧光扩增信号达到阈值强度时扩增产物的量。 在阈值线设定以后,它是一个常数,我们设为M。 方程式(1)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log M=log X0 (1+Ex)Ct (2) 整理方程式(2)得: log X0= - log(1+Ex) *Ct+ log M (3) Log浓度与循环数呈线性关系,根据样品扩增达到域值的循环数即Ct值,就可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模板量。 模板DNA量越多,荧光达到域值的循环数越少,即Ct值越小 Log浓度与循环数呈线性关系,通过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Ct值,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模板量 确定未知样品的 C(t)值 通过标准曲线由未知样品的C(t)值推算出其初始量 Sample 25 Primer Length 48=65536bp 417p ③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 — 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 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 — 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尤其3′端不应超过3 个连续的G或C,因为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区 引发错误延伸 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和引物间互补 —特别避免 3 ′端的互补,否则会形成引物二聚体,产生非特异性的扩增条带 ⑤引物 3′端的碱基要求严格配对(不能做任何修饰) — 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以避免因末端 碱基不配对而导致PCR失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