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强化五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docx
专题强化五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
学习目标1.会分析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2.会计算相对位移及划痕的长度。3.注意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摩擦力的突变。
模型一水平传送带
水平传送带
情景
滑块的运动情况
传送带不足够长
传送带足够长
一直加速
先加速后匀速
v0<v时,一直加速
v0<v时,先加速再匀速
v0>v时,一直减速
v0>v时,先减速再匀速
一直减速到右端
先减速到速度为0,后被传送带传回左端。若v0<v返回到左端时速度为v0,若v0>v返回到左端时速度为v
例1(多选)快递分拣站利用传送带可以大幅提高分拣效率,其过程可以简化为如图1所示的装置,水平传送带长为L,以一定的速度v2=8m/s顺时针匀速运动,工作人员以一定的初速度v1将快递箱推放到传送带左端。若快递箱被从左端由静止释放,到达右端过程中加速时间和匀速时间相等,快递箱可视为质点,快递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m/s2,则()
图1
A.传送带长L为24m
B.若v1=0,全程快递箱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4m
C.若v1=eq\f(1,2)v2,则全程快递箱的路程与传送带的路程之比为12∶13
D.若v1=0,将传送带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快递箱先匀加速运动再匀速运动
听课笔记
1.(多选)如图2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图2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右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
模型二倾斜传送带
倾斜传送带
情景
滑块的运动情况
传送带不足够长
传送带足够长
一直加速(一定满足关系gsinθ<μgcosθ)
先加速后匀速
一直加速(加速度为gsinθ+μgcosθ)
若μ≥tanθ,先加速后匀速
若μ<tanθ,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v0<v时,一直加速(加速度为gsinθ+μgcosθ)
若μ≥tanθ,先加速后匀速;若μ<tanθ,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v0>v时,一直加速或减速(加速度大小为gsinθ-μgcosθ或μgcosθ-gsinθ)
若μtanθ,先减速后匀速;若μ<tanθ,一直加速
(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gsinθ>μgcosθ,一直加速;
gsinθ=μgcosθ,一直匀速
gsinθ<μgcosθ,一直减速
先减速到速度为0后反向加速:若v0<v,到原位置时速度大小为v0(类竖直上抛运动);若v0>v,先减速到0再反向加速后匀速,返回原位置时速度大小为v
例2如图3所示,传送带与地面夹角θ=37°,A、B间的距离L=10.25m,传送带以v0=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m=0.5kg的黑色煤块,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煤块在传送带上经过会留下黑色痕迹。已知sin37°=0.6,g=10m/s2,求:
图3
(1)煤块从A到B的时间;
(2)煤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上形成痕迹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