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52T 1257.1-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规模化肉牛场引种及育肥牛引进.docx

发布:2025-04-03约3.13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30B43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1257.1—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规模化肉牛场引种及育肥牛引进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uizhoubeefcattleproduction

Part1:Introductionoflarge-scalebeefcattleandintroduction

offatteningcattle

2017-12-08发布2018-05-08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2/T1257.1—2017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引种计划 2

5引进肉牛的选择 2

6牛的运输 3

7隔离期的饲养管理 3

8转群 4

9病死牛处理 4

10资料保存 4

II

DB52/T1257.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标准化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镜、何光中、张正群、孙元飞、余波、徐龙鑫、谭尚琴。本标准为DB52/T1257-2017的第1部分。

1

DB52/T1257.1—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规模化肉牛场引种及育肥牛引进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模化肉牛场引种计划、引进肉牛的选择、牛的运输、隔离期的饲养管理、转群、病死牛处理、资料保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化肉牛场引种及育肥牛引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农医发(2010)20号《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农医发〔2013〕34号《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规模化肉牛场

经当地农业、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具有法人资格,年肉牛出栏大于或等于200头的肉牛养殖场。

3.2

育肥场

以生产育肥牛为目的的规模化肉牛养殖场。3.3

公牛一级

体质健康,膘情中上等,腰角明显而不突出,肋骨微露而不显,垂肉显露而不丰。

2

DB52/T1257.1—20173.4

母牛二级

被毛色泽光亮,胸深宽,腰背平直,后躯宽大,四肢健壮,乳头大小适中排列整齐,无瞎乳头,精神饱满,反应敏捷。

4引种计划

4.1品种选择

4.1.1根据我省肉牛品种改良规划、牛场生产方向、生产条件确定引进品种。

4.1.2母牛繁育场可引进西门塔尔杂交牛、安格斯杂交牛、利木赞杂交牛等作为母本;肉牛育肥场可引进本地牛、本地杂交牛、省外杂交牛。

4.1.3种公牛引进品种为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

4.2引种区域

根据原产地区与引进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相似的原则及肉牛市场供求状况引种。

4.3引种季节

春、秋季节引种为宜,避免气温低于0℃或者高于30℃的严寒酷暑天气引种。

4.4引进牛检疫

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20号)有关规定执行。省内调运种用、反刍动物的饲养场应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查验养殖档案,确认饲养场近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

4.5准备隔离场

4.5.1种牛引进前,应对隔离场进行清洗、消毒,准备充足的饲料和药品。

4.5.2种牛引进后,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20号)进行隔离期观察,经兽医检疫确定健康合格后,再转入肉牛养殖场饲养。

5引进肉牛的选择

5.1种牛引种

5.1.1系谱档案

查阅所引种牛应具备3代以上的系谱档案记载,有家族遗传病和有害基因的牛不能引进。5.1.2生产性能

根据所引进种牛的品种要求,公牛达到一级以上,母牛达到二级以上。

5.1.3体型外貌

选择符合本品种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