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257.4-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4部分:卫生管理及疫病预防.docx
ICS65.020.30B43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1257.4—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4部分卫生管理及疫病预防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uizhoubeefcattleproduction
Part4:Healthmanagementanddiseaseprevention
2017-12-08发布2018-05-08实施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2/T1257.4—2017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卫生管理 1
4卫生消毒 2
5疫病预防 3
6引进肉牛的防疫要求 3
7紧急免疫 3
8寄生虫病的防治 3
9无害化处理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常用消毒药物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 4
II
DB52/T1257.4—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贵州省标准化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光中、刘镜、徐龙鑫、孙元飞、罗治华、张正群、李干洲、龙玲。本标准为DB52/T1257-2017的第4部分。
1
DB52/T1257.4—2017
贵州肉牛生产技术规范
第4部分卫生管理及疫病预防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肉牛场的卫生管理、卫生消毒、疫病预防、引进肉牛的防疫要求、紧急免疫、寄生虫病的防治、无害化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肉牛养殖的卫生管理和疫病预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5030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126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农医发(2010)20号《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
农医发〔2010233号《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3)34号《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3卫生管理
3.1人员
3.1.1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身体健康者方可上岗,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淋浴消毒,更换衣鞋,工作服保持清洁卫生,定期5d~7d消毒。
3.1.2生产人员应掌握动物卫生基本常识,坚守工作岗位,舍内人员不宜串岗,用具不宜串换使用。仔细观察牛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1.3场内兽医不准对外诊疗动物疫病,不得在场外兼职,配种人员不准对外从事配种工作。
3.1.4牛场应谢绝参观,必须参观时,应按消毒程序消毒,按工作人员指定的线路参观。
3.2环境、用具
3.2.1保持牛场内外环境及用具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夏季隔15d~30d,冬季隔30d~45d,进行1次消毒。
3.2.2随时清除圈舍及周围的杂物,定期灭鼠、蚊蝇,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药物,并做无害化处理。
3.2.3场外车辆、用具不宜进入生产区,饲料、粪便、污物由场内转车运输,运输车辆严格消毒。
2
DB52/T1257.4—2017
4卫生消毒
4.1消毒药物
按照NY5030的要求的选用药物,常用消毒药物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项见附录A。
4.2消毒方法
4.2.1喷雾消毒
选用适合的消毒药物,按照产品说明使用。
4.2.2洗涤消毒
选用适合的消毒药物,按照产品说明使用。4.2.3熏蒸消毒
按照NY5126的规定消毒。
4.2.4紫外消毒
在兽医室、更衣室等特定场所,安装紫外线灯消毒。4.2.5喷撒消毒
对需要消毒的场所,用生石灰或烧碱消毒。
4.3消毒措施
4.3.1牛场环境消毒
在大门口、牛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定期更换;牛舍周围环境每3个月~4个月用2%烧碱或撒生石灰消毒;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
4.3.2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牛舍应进行更衣和喷雾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必要时,应更换场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