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力供给【167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劳动经济学 LABOUR ECONOMICS 目录 第3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 第二节 劳动供给:家庭生产与生命周期 第三节 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与影响 第四节 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供给变化 第五节 劳动时间 第一节 收入与闲暇的替代 一、劳动力供给含义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 1 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图2—1 人口与劳动力 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劳动力资源总数、从业人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 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 劳动力资源总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犯人,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 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1)职工;(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主;(5)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军人)。 职工(Formal Employees):在国有企业、国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合资或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种人员。不包括乡镇企业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也不包括城镇个体和私营企业工作的员工。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别(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 5 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第一,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 第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完善程度。 第三,性别对劳动力参与率有重要影响。 第四,宏观经济状况。 第五,人口的年龄构成。 (二)劳动力供给的三个方面 (1)个别劳动力供给:劳动者个人一生中分阶段向社会供给的劳动总量。 (2)家庭劳动力供给:从家庭成立到解体(丧偶,离婚)家庭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这个比较复杂。 (3)社会劳动力供给: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即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影响因素有:劳动力人口,愿意工作的人的比例,工资率,时间教育水平,训练水平等。 (三)劳动力供给假设: (1)劳动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决策时,充分权衡劳动力供给的利弊,追求效用最大化。 (2)劳动力供给市场结构,劳动者出售劳动力市场是竞争的,劳动力的价格又市场决定;另一方面是非竞争的,要么劳动者操纵价格,要么买方操纵价格。 (3)供给市场只有数量区别,质量上无差别。 二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劳动力供给概念 1 含义: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者提供一定量劳动时间所愿意接受的工资率称之为劳动力供给价格。 2.如何理解: (1)个体决策,无论是全球性,全国性,地区性,行业,某个单位的可以获得的劳动力供给,都取决于劳动力供给方在一定条件下的供给决策,由劳动力供给主体,家庭单独作出,有自由决定自己的供给。(对于特殊人的,特殊时期的供给如何看待?) (2)个体意愿:劳动力供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工资水平,工时,经济状况,人口规模,结构等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量并不等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取决于市场竞争和用人单位的选择意愿。 (3)时间要素:供给是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劳动时间,强度,积极性) 但是通常假设所有劳动力供给都是满足社会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要素的标准供给即把劳动力供给等同于劳动数量。 (二) 劳动力供给函数和曲线: 1 劳动力供给函数: 以S代表劳动力供给,以xi代表影响因素,则劳动供给函数为: S=f(x1,x2,…,xn) (i=1,2,…,n) 2 劳动力供给表 3 劳动力供给曲线 4 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Δ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Δ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则: Es= 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 ①供给无弹性,即Es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