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劳动力需求复习资料劳动经济学胡学勤四川省自考专科教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概述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力需求的分类:
根据对市场变化反应程度及就业的稳定性:正规部门需求、非正规部门需求、农业部门需求。
根据劳动力需求主体的层次: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市场需求。
根据要素投入量能否全部改变:短期劳动力需求、长期劳动力需求。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工资率变化。(两种情况: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但两种情况带来的影响都是反向的。)
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正向影响。)
资本价格的变化。(两种情况:规模效应:正向,替代效应:反向。)
劳动力需求的表达方式:
劳动力需求函数。D=f(X1,X2,…,Xn)
劳动力需求表。
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劳动力需求量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劳动力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决定劳动力需求量的要素中价格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为有效分析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作出的有关市场条件和生产条件方面的假设:
市场条件假设: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生产条件假设: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L和资本K,且资本量—K既定。
生产的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生产时期分为三类:市场时期、短期、长期。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可变的劳动力投入增加到不变的资本上,最初劳动力的增加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当劳动力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继续增加劳动力要素投入将使边际产量递减。它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是边际产量递减且为非负阶段。
第三阶段是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
利润最大化目标下企业劳动力最优投入选择:(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为达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的条件是:雇佣最后一个工人获得的边际收益MRL(收益增量)应该等于雇佣工人的边际成本MCL(成本增量)。
当MRL 〉MCL时,企业会扩大雇佣量;当 MRL〈MCL时,企业减少雇佣量;当MRL=MCL时,企业利润最大,雇佣量不变。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有一个条件是:边际劳动收益等于实际工资率。
总之,企业利润最大化:MRL=MCL,MRP=VMP= MPL·MR= MPL·P=MC=W
注:MRP: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VM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MPL:劳动的边际产量
MR:收益增量
P:价格
MC:边际成本
W:工资率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是指当劳动与资本都可以变化时,工资率与厂商雇佣的劳动力数量间的关系。
一、企业生产方法选择与劳动力需求
等产量曲线:
由不同生产要素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线就是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的基本特征:
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距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越高。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相同产量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比率。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相等的成本可以购买的劳动和资本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总成本:C=W·L+R·K
注:C:总成本,W:工资率,L:劳动力,R:资本的价格,K:资本。
等成本线的斜率:—W/R
最佳生产方法与劳动力需求决定:
总成本既定条件下,要素的最佳组合与劳动力需求的决定:W/R=MRTS=MPL/MPK
总产量既定条件下,要素的最佳组合与劳动力需求的决定:W/R=MRTS=MPL/MPK
利润最大化条件下劳动力需求的决定:W/R=MRTS=MPL/MPK
产量或成本变动情况下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以成本增加为例,企业重新组合要素量可分为:
技术系数不变
可变两种情况
二、工资率变化与劳动力需求
替代效应:(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在产出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劳动力相对价格的上升导致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
规模效应:(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是指由于工资率上升引起的生产规模缩减所造成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减少。
三、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
技术进步的结果可以使等产量线向原点靠近,即减少对资本量和劳动量的需求。
如果只考虑劳动与资本两个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可以分成一下三种类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