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交).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2-2013第一学期本科高等数学教案
授课院系
授课专业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兰州工业学院高等数学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 讲授 所用教具 授课日期 所用教材 《高等数学》(同济6版) 参 考 书 目 教学手段 板书□√ 多媒体□ 混合□ 授课章节
名称 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第一节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和二元函数的几何意义;
2、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会求简单的二元函数的极限问题;
3、通过与一元函数相应概念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二元函数的概念;
2、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教学难点 二元函数的极限问题 更新补充
内容 教学提纲 复习引入
1.复习一元函数的有关概念,引入二元函数的概念。
知识模块1
1. 平面点集和n维空间
2. 多元函数概念
知识模块2
1. 多元函数的极限
2. 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
四、课堂练习
P62 习题9-1 1、5、6
课外作业 P62、P63 习题9-1 2、6、(2)(3) 多元函数可看作一元函数的推广,因而多元函数的许多相关概念与一元函数的类似,在学习多元函数的一些概念时要与一元函数的做比较,这样一方面可以复习一元函数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学习多元函数的内容。
授 课 主 要 内 容
一、复习引入(或背景介绍、体系介绍、历史演变介绍、专业应用介绍等)
一元函数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函数,但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遇到一个因变量依赖于几个自变量的情形,这就引入多元函数的概念。
二、平面点集和维空间
1、平面点集的相关概念
(1)平面点集:坐标平面上具有某种性质的点的集合, 称为平面点集, 记作
(2)邻域:设是平面上的一个点,是某一正数。与点距离小于的点的全体,称为点的邻域,记为,即
或
注:邻域的几何意义:表示平面上以点为中心、为半径的圆的内部的点的全体。
点的去心邻域,记作,即。
(3)点与点集之间的关系:任意一点与任意一个点集之间必有以下三种关系中的一种:
(a)内点:如果存在点的某一邻域,使得,则称为的内点;
(b)外点:如果存在点P的某个邻域,使得,则称为的外点;
(c)边界点:如果点的任一邻域内既有属于的点,也有不属于的点,则称为的边点。的边界点的全体,称为E的边界,记作?E。
注:E的内点必属于E,E的外点必定不属于E, 而E的边界点可能属于E,也可能不属于E。
(4)聚点: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0,点P的去心邻域内总有中的点,则称P是E的聚点。
由聚点的定义可知,点集E的聚点P本身,可以属于E,也可能不属于E。
(5)开集:如果点集E 的点都是内点,则称E为开集。
(6)闭集:如果点集的余集E c为开集,则称E为闭集。
(7)连通性:如果点集E内任何两点,都可用折线连结起来,且该折线上的点都属于E,则称E为连通集。
(8)区域(或开区域):连通的开集称为区域或开区域。
(9)闭区域:开区域连同它的边界一起所构成的点集称为闭区域。
(10)有界集:对于平面点集E,如果存在某一正数,使得 ? 其中是坐标原点,则称为有界点集。
(11)无界集:一个集合如果不是有界集,就称这集合为无界集。
2、维空间
定义1:设为取定的一个自然数,元有序数组的全体,即
称为维空间。称为维空间中的一个点,称为该点的第个坐标。
当时,维空间分别是我们熟悉的数轴、平面及三维空间。
维空间中两点与的距离规定为
注:在维空间中定义了距离后,平面中邻域、区域及关于点集E的内点、边界点、聚点等概念均可类似地推广到维空间的点集上去。
三、多元函数概念
例圆柱体的体积、高之间具有关系。
这里当内取定一对值时,对应的值就随之确定。
例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压强和绝对温度之间具有关系,其中为
常数。这里当在集合内取定一对值时,的对应值就随之确定。
定义2:设为平面上的一个非空点集。如果对于中每一点,按照法则,总有唯一确定的实数与之对应,则称是上的二元函数,记为
,或,
点集称为函数的定义域,称为自变量,称为因变量。
注:(1)在定义2中,中每一点对应的实数称为在点的函数值;数集
称为该函数的值域;点集称为二元函数的图形。
(2) 关于二元函数的定义域,我们作如下约定: 如果该函数采用解析式表示,而没明确指出定义域,则该函数的定义域理解为使这个解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