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结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分析巴西的地理数据,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运用地图和图表,描述巴西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升地理观察与地理分析能力。
3.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巴西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对巴西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提高文化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强调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和南部,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以及其与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关系。
-巴西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讲解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及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的特点。
-巴西的经济特点:分析巴西作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以及其在矿产、工业等方面的经济优势。
-巴西的文化特色:介绍巴西的狂欢节、足球等文化现象,以及巴西的多元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
-巴西的地形与气候类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巴西复杂的地理特征,如亚马逊雨林和巴西高原的地形差异,以及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举例:通过展示巴西地形分布图和气候分区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
-巴西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巴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亚马逊雨林的破坏。举例: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巴西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争议,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巴西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贫民窟现象和城乡差异。举例:通过展示巴西城市中贫民窟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巴西的基本地理信息,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巴西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巴西的环境保护与开发冲突,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问题。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使用PPT展示巴西的地图、图片和相关数据,增强视觉效果。
2.教学软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亲自操作,直观感受巴西的地理特征。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地图和卫星图像,拓展对巴西的了解。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巴西著名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图片,如伊瓜苏瀑布和狂欢节,引发学生对巴西的好奇和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南美洲地理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巴西在南美洲的独特地位。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特点和文化特色等主要知识点。
-地理位置和范围:介绍巴西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与周边国家的边界。
-地形和气候:分析巴西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以及它们对巴西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口与城市:讨论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经济特点:讲解巴西的农业、矿产、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文化特色:介绍巴西的多元文化和重要节日,如狂欢节和足球赛事。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巴西的地图和实际案例,如亚马逊雨林的保护和开发,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巴西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绘制巴西的简易地图,标注主要城市、河流和地形区,同时撰写一篇短文,介绍巴西的一个文化特色。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帮助。
4.总结与反馈(约10分钟)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巴西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给予反馈,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学生提供进步的方向。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巴西地理概况:提供关于巴西地理的拓展资料,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详细信息,以及巴西在不同地理时期的演变。
-巴西人口与城市化:详细介绍巴西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城乡差异,包括人口密度、人口结构、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等。
-巴西经济发展:分析巴西的经济结构,包括农业、矿业、制造业、服务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