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说课稿1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说课稿1(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主要包括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经济特点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认识巴西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地位。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锻炼学生通过地图等地理资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巴西的地理位置:重点讲解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位置,包括纬度、经度、海陆位置等,帮助学生建立巴西在地球上的空间定位。
-巴西的地形地貌:强调巴西的地形特征,如高原、平原、山脉等,以及这些地形对气候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巴西的气候特点:突出巴西的气候类型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以及这些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巴西的自然资源分布:难点在于理解不同资源在巴西的分布特点,如铁矿石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分布区域等。
-巴西的经济特点:难点在于分析巴西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这些产业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巴西的城市分布:难点在于解释巴西主要城市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以及这些城市如何反映巴西的社会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辅以学生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提问。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巴西不同地区的居民,讨论当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点。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巴西的地理图像,如地形图、气候分布图等,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理解。
4.运用互动游戏,如地理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巴西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巴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巴西有什么了解?想了解巴西的哪些方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巴西的地理特征。”
2.讲授新知(20分钟)
-巴西的地理位置:讲解巴西的纬度、经度、海陆位置,展示巴西地图,强调其在南美洲的位置。
-地形地貌:介绍巴西的主要地形类型,如巴西高原、亚马逊平原等,分析地形对气候和城市的影响。
-气候特点:讲解巴西的气候类型,展示气候分布图,分析不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资源:列举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如铁矿石、石油等,讨论其分布特点和利用情况。
-经济特点:分析巴西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现状,讨论其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城市分布:介绍巴西的主要城市,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讨论其地理位置和城市功能。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巴西的一个地区进行研究,讨论该地区的地理特征。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回顾课堂上的讨论和练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巴西的地理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巴西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知识点梳理
一、巴西的地理位置
1.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和中部,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东濒大西洋;南接乌拉圭、阿根廷;西连秘鲁、玻利维亚。
2.巴西国土面积约为851.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五大国家。
二、巴西的地形地貌
1.巴西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约占全国面积的2/3。
2.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
3.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平原,位于巴西境内。
三、巴西的气候特点
1.巴西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等。
2.巴西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丰富。
四、巴西的自然资源
1.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包括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煤炭、锰、铝、金、铜等。
2.巴西的农业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也是大豆、甘蔗、牛肉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国。
五、巴西的经济特点
1.巴西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2.巴西的农业以热带作物种植为主,如咖啡、甘蔗、大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