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docx
14.动物的繁殖(教学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
科学思维:※知道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
探究实践:※针对观察和排序的结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的方式和特点。
态度责任:※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重点
※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按照动物繁殖行为的先后顺序,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展开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动物繁殖行为的基本过程后,组织学生开展第一个活动,即:利用配图,引导学生交流动物求偶的方式,并说明动物在求偶后交配,会以不同的方式产生后代,为下面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排序活动,结合教材的介绍,认识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这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认识卵生。教材首先结合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打开的鸡蛋,找蛋黄上的小白点,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说明受精鸡蛋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然后用图片呈现受精鸡蛋发育成小鸡的过程,这样就以鸡为例展现了卵生的繁殖方式。活动二,认识胎生。教材展现人的胚胎发育的阶段性图片,让学生把这些图片按照发育的先后顺序排列,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胎生的繁殖方式。最后,教材集中介绍了动物的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形成对动物卵生与胎生的总体认识。
第三部分,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动物哺育后代行为的资料。以帝企鹅站立着用体温孵化卵为例,介绍动物的护卵、孵化行为;以亲鸟喂食和北极熊、沙丘鹤传授孩子生存技能为例,介绍动物的哺育行为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介绍动物求偶的视频资料、动物繁殖图卡、鸡繁殖图卡、胎儿发育图卡。
学生分组材料:受精的鸡蛋、未受精的鸡蛋、玻璃碗。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动物的求偶方式
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求偶的方式?
1.雄蛙鸣叫。鸣叫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强健程度。
雌蛙和雄蛙都能叫,但由于雄蛙在咽喉两侧还有一对外声囊,鸣叫时向外鼓出成为两个大气囊,使声音更加洪亮,所以雄蛙比雌蛙叫得更响。雄蛙的鸣叫声会吸引雌蛙前来繁殖,雄蛙的鸣叫声就像雄狮为了争夺交配权而打斗一样,雌蛙会选择鸣叫声最好、体型最棒的雄蛙交配。蛙类的生殖特点是雌雄异体、水中受精,属于卵生。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4月中下旬。
2.弹涂鱼“跳舞”。“跳舞”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运动避险本领。
弹涂鱼是弹涂鱼族鱼类的通称,它们全身似泥泽色调的灰褐色,并布满深色的斑纹,长得像泥鳅和青蛙的结合体。弹涂鱼有很好的视力,甚至可以看到浑水中的物体。每到春季,雄鱼就会寻找合适的地面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然后在泥地上挖一个“J”型或“Y”型的洞。洞内上面较低的那一层是它们的产卵室,用来贮存它们的卵。挖好洞后,雄鱼就开始四处寻找配偶。雄鱼会在雌鱼面前“跳舞”,以此来吸引雌鱼。
3.孔雀开屏。展示身体的局部能表现出动物个体的健康状态。
孔雀开屏是为了求偶、防御。能够自然开屏的只能是雄孔雀,这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孔雀中雄性较美丽,而雌性却其貌不扬。因此孔雀开屏,既是一种生殖行为,又是一种防御行为。孔雀开屏最繁盛的时候是在3~4月。生活在我国云南雨林里的野生孔雀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屏的,这个时候是它们的繁殖季节。
4.角马搏斗。搏斗能表现出动物个体保护自己的能力。
角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牛,长得牛头、马面、羊须。角马的头粗大且肩宽,很像水牛;后部纤细,比较像马;颈部有黑色鬣毛,全身有长长的毛,光滑并有短的斑纹。夏天一般是角马的发情期,为了争夺配偶,角马群中的雄性会展开决斗,通过“暴力手段”确定等级序位,失败者会“愤”而离群出走,成为独行角马。角马交配发生在集体迁徙的途中。每当大角马群停下来,雄性便会把雌性赶到一起,头抬得高高的,绕着它们奔跑,并且与其他竞争的雄性争斗。这样的群体只能持续几天,当大群体再次前进时,它们就解散了。幼仔会在食物充足的雨季降生。
5.其他的求偶方式。
(1)燕鸥喜欢在求偶时送“彩礼”。
(2)啄木鸟在求偶时通过有节奏地敲打树干,发出“爱情电报”。
(3)蝴蝶毒蛾分泌有气味的物质以吸引远处的雄性。
(4)雄性锦龟用触碰的动作求偶。
(5)信天翁求偶时非常有礼貌,不断弯腰向对方示爱。
……
活动二了解动物交配
交配指的是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导致受精和繁殖的活动,大多数动物都通过雌雄交配繁殖后代。
1.蚕蛾交配——产卵。
蚕蛾属于昆虫,在繁殖期间,雄蛾接受雌蛾发出的性外激素而发生反应。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