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登临泰山》教学实录2 山东版.docx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登临泰山》教学实录2山东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登临泰山》是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登临泰山的经历,展现了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审美素养,感受自然美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2.培养文化理解能力,理解课文中的泰山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3.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提高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五年级学生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自然景观元素,如山川、河流、树木等。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学习新知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能够通过文字描述想象出画面,但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上得到更多指导。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吸收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这些修辞手法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此外,学生在写作时可能会面临如何将阅读体验转化为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的问题。同时,对于泰山文化的理解可能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补充。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登临泰山》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泰山风光图片、历史背景资料、相关视频片段。
3.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图片和视频,方便学生直观感受泰山之美。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书籍角,便于学生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泰山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泰山的壮丽景色,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泰山?你们觉得泰山有什么特别之处?”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泰山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泰山文化的兴趣。
3.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登临泰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感受泰山的神奇魅力。”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标题,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用时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用时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讲解课文背景。
-用时5分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用时5分钟: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用时5分钟:结合实例,讲解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3.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用时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泰山文化内涵,如“五岳归来不看山”等。
-用时5分钟:讲解泰山文化在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地位。
4.体会作者情感。
-用时5分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泰山的热爱之情。
-用时5分钟:分析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如“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词语解释。
-用时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词语解释练习,巩固课文中的生词。
2.句子仿写。
-用时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句子,仿写类似的句子。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一: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用时2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提问环节二: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用时3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泰山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彼此的见解。
3.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泰山文化内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双边互动,紧扣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凸显的重难点,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
知识点梳理
1.泰山的基本概况: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泰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天下第一山”。
2.泰山的自然景观:
-泰山山势雄伟,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南天门、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