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登临泰山》说课稿2 山东版.docx

发布:2025-02-17约3.1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登临泰山》说课稿2山东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登临泰山》,选自山东版五年级品社下册教材。本节课围绕泰山这座五岳之首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感受泰山的壮丽与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五年级学生已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相关,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有关山川地貌的基本知识,为理解本节课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还与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化素养等方面有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审美情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审美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学习《登临泰山》,学生能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泰山的特点,感受泰山的壮丽与神奇。

(2)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分段阅读,结合图片和文字描述,逐步理解课文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

(1)体会作者情感,理解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2)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解决办法:

(1)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结合时事热点或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登临泰山》课文教材,以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阅读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泰山风景图片、地图、相关历史和文化介绍等,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泰山的自然与文化特色。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室适当位置展示与泰山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展示泰山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

2.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山川地貌的基本知识,如山脉、河流等,帮助学生回顾与自然地理相关的已有知识。

二、新课呈现(约25分钟)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登临泰山》课文,引导学生分段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举例说明: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如“泰山日出”、“南天门”等,讲解泰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3.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1.学生活动:布置学生完成课文中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教师指导: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泰山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

2.强调学习《登临泰山》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让学生课后阅读与泰山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

2.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泰山的作文,要求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课堂延伸(约5分钟)

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泰山的有趣故事或传说,丰富课堂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

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通过学习《登临泰山》,对泰山这一五岳之首的自然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泰山的历史文化、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等知识。学生能够描述泰山的壮丽景色,如“泰山日出”、“南天门”等,并能将这些知识与课本中的相关内容相联系。

2.思维能力:

在新课呈现环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互动探究,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泰山的自然和人文价值,提高了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登临泰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了提升。他们对祖国的壮丽河山产生了深厚的热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这种情感态度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4.审美能力:

学生在欣赏泰山风景图片和课文描述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能够从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学会了欣赏自然之美,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5.合作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