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ppt
第十九章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概述
第一节重症肌无力
第二节周期性瘫痪
第三节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第四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第五节肌强直性肌病
第六节线粒体肌病及线粒体脑肌病;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重要包括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病和代谢性肌病,本章重要简介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两节;第一节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后膜,该膜上的AchR受到损害后,受体数目减少。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约50/10万;临床体现为
骨骼肌极易疲劳(病态疲劳)
休息和应用胆碱酯酶克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袭击引起
电鳗鱼放电器官纯化的AchR注入家兔试验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检测到AchR抗体(80-90)%
患者的血清输入小鼠试验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异常(80%),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病母亲生产新生儿可患病;体液免疫介导为主
细胞免疫参与;免疫应答始动环节仍不清晰
推断起始部位在胸腺
肌样细胞具有横纹并载有AchR
特定遗传素质个体感染后,肌样细胞AchR构型变化,形成新抗原,产生抗AchR抗体,发生交叉反应
胸腺B细胞产生AchR抗体
周围淋巴器官和骨髓产生AchR抗体的IgG;神经-肌肉接头处AchR的免疫原性变化
D-青霉胺诱发重症肌无力
遗传原因(HLA)
;肌肉组织
大多数早、中期或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其肌纤维形态变化不明显;慢性或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肌纤维萎缩。少数出现“淋巴溢”现象,为其特性性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残存的突触后膜皱褶中有IgG、补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电镜:肌膜与神经纤维连接处突触间隙增宽,肌膜的突触后膜皱褶稀少和变浅;胸腺
80%以上的患者胸腺不正常
10%~20%患者为胸腺瘤
;发病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20~40岁和40~60岁为高峰
10岁如下仅占10%
诱因、起病方式及病程
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感染、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妊娠和分娩史
大多数为隐袭发病,呈进展性或缓和与??发交替性发展,部分严重者呈持续性
病程长短不一,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
;肌无力分布特点
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
初期可单独出现眼外肌无力、咽部肌肉无力或肢体肌无力
常从一组肌群无力开始,逐渐累及到其他肌群,直到全身骨骼肌
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同步出现全身肌肉无力现象;肌无力特点
骨骼肌易疲劳或肌无力呈波动性,“晨轻暮重”现象
眼外肌麻痹
面部肌肉和口咽肌受累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受累
四肢肌肉受累以近端为重
呼吸肌受累出现呼吸困难,为直接致死原因;临床体现;重症肌无力危象
定义:某些患者在发病初期迅速恶化或进展过程中忽然加重,而出现呼吸肌的受累,以致不能维持正常的换气功能时,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10%
分类:
1.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crisis)
2.胆碱能危象(cholinergiccrisis)
3.反拗性危象(brittlecrisis);肌无力危象:占95%,为疾病发展严重的体现,注射新斯的明后有明显好转为本危象特点
胆碱能危象:占4%,系因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困难,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症状反而愈加重;反拗性危象:占1%,在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期间,因感染、分娩、手术等原因导致患者忽然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而出现呼吸困难;且注射新斯的明后无效,也不加重症状;成人型(Osserman分型)
Ⅰ型眼肌型病变仅限于眼外肌,出现上睑下垂和复视
ⅡA型轻度全身型累及眼、面、四肢肌肉,生活多可自理,无明显咽喉肌受累
ⅡB型中度全身型四肢肌群受累明显,伴咽喉肌无力症状,但呼吸肌受累不明显
Ⅲ型急性重症型急性起病,常在数周内累及延髓肌、肢带肌、躯干肌和呼吸肌,肌无力严重,有重症肌无力危象,需做气管切开,死亡率较高
Ⅳ型迟发重症型病程达2年以上,常由Ⅰ、ⅡA、ⅡB型发展而来,症状同Ⅲ型,常合并胸腺瘤
Ⅴ型肌萎缩型少数患者肌无力伴肌萎缩
;小朋友型重症肌无力
约占我国重症肌无力患者的10%,大多数病例仅限于眼外肌麻痹,双眼睑下垂可交替出现
约1/4病例可自然缓和,仅少数病例累及全身骨骼肌
少年型重症肌无力
指10岁后发病的重症肌无力,多为单纯眼外肌麻痹,部分伴吞咽困难及四肢无力;肌电图
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最为客观、关键
1.反复神经电刺激(repeatingnerveelectricstimulation,RNES)以低频(3~5Hz)和高频(10Hz以上)反复刺激运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