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雪地贺卡》的教学反思 .docx

发布:2025-01-01约5.2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

PAGE

PAGE1

《雪地贺卡》的教学反思

1、《雪地贺卡》的教学反思

一抓住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体会和刘玲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篇细腻地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文章。人物的心情变化很丰富。体会人物内心情感是重点,为了不让学生们琐碎地去分析人物内心情感,使教学显得零散,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为什么第二次不给刘玲回信了呢?”来贯穿全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围绕此问题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体会回信与不回信背后的良苦用心。而且,我把学生自由讨论该不该回信放在理解不回信之前。我觉得这样做,学生先自己经历一个难以抉择的过程,可以更深刻地去理解矛盾的心情,更能去理解“别样心情”的深意,从而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联系生活实际,唤醒学生对童真的记忆,去感受童年的美好,童心的珍贵。

其实,文章是一个大人在看到刘玲这个善良的.孩子时,唤起了他自己对于童心美好的一种珍惜,回忆。故事虽美,可是学生是难以感受当人们长大成人以后对单纯,对童年的回忆与珍惜之情。所以,我在课前让同学们收集自己小时候童真童趣的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去回忆自己的童年。在回忆交流中,重温儿时的天真快乐。

三抓住文章重点词句去体会,还做得不够。

虽然学生都找出了文章的重点词句,可是抠词抠句还不够深入。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不能仅仅是就这一句来理解,还应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要理解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的。学生要层层深入的把一处语句说透了,读好了,才可以进行下一处的学习。课堂上,我的环节过得过快,没有给足学生深入实践的时间,以至提前结束课文。比如“我应该小心并且罢手了”这一句,为什么小心?为什么要罢手?从中说明了什么呢?等等,还应该让学生充分去与文本对话,体会文字背后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安排还不够饱和。

拓展的部分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诗歌散文等作品进一步让学生去感受童心童真的美好。教学中还可以用老师的语言去渗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雪地贺卡》教学设计反思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所在的城市沈阳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雪人,雪人的胸前插着一张贺卡,是一个叫李小屹的孩子写的,表达了她对雪人的关爱之情。而“我”被李小屹的纯真童心深深地感动和吸引,似乎作为一个成年人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这般赋予童话的美好心灵。

第二部分(第4—7段):写“我”以雪人的`名义给李小屹写了一张贺卡,表示愿意与她作好朋友,并祝福她学习进步,永远快乐!李小屹收到贺卡,高兴得跳了起来,以为梦中的神化实现了,但她的同学和父亲却告诉她这一切都是假的,是大人写的。于是李小屹再次发出贺卡发出疑问“那大人是谁?”这样的疑问也使“我”心中产生别样心情:到底是把真相告诉李小屹,还是将游戏继续下去?此时的“我”也犯难了,告诉自己“在这场游戏中,我应该小心而且罢手了。”

第三部分(第8—9段):写“我”最后的决定:既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李小屹,又不再写回信给李小屹,就让她惊讶着,期待着,将这个关于雪人的秘密当作一次奇遇,保存在她童年的记忆里。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目标设定为: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

2.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和执著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李小屹纯真的童心,把握小说的主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家真诚,朴素的习作风格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良好途径。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自己通过如下流程,使学生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对儿童的关爱、对童心的呵护。

㈠、创设情境拨动心弦

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㈢、体会情感释疑解惑

㈣、感悟升华结束学习

我认为设计比较满意的地方是:

1、较好地落实了预定的三维目标;

2、重视了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安排了听、说、读、写训练。

3、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难度的问题都做了适度的

铺垫和方法的点拨。

4、教学资源运用了DVD、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展示台、课件、板书等,多样而不

单调,适时而合理。

5、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