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20部分:虾(编制说明).doc

发布:2018-09-10约1.52万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20部分:虾  编制说明 1 基本信息 1.1 标准草案名称 中文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第20部分:虾 英文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detection method for allergen components in food Part 20: Shrimp 1.2 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一致程度情况 等同 修改 非等效 标准号 / 英文名称 / 中文名称 / 1.3 任务来源 批准立项的文件名称和文件号 《关于下达2012年第一批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认科[2012]36号)》 计划编号 2012B141 1.4 制(修)订情况 制订 修订 替代的标准编号 / 1.5 起止时间 2012年6月—2013年6月 1.6 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 起草人  徐君怡,曹际娟,肖姗姗,赵昕,李一尘,郑秋月,刘冉,张璜 1.8 专业类别 √1、食品(化妆品)检验;2、卫生检疫;3、动物检疫;4、植物检疫; 5、纺织产品检验;6、轻工产品检验;7、机电产品检验;8、化工、矿产品和金属材料检验;9、管理;10、鉴定;11包装及危险化学品 1.9 标准体系表代码 1.10 调整情况 2 背景情况 2.1 目的、意义 食物过敏医学上也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抗原(包括半抗原) 刺激后,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同一种抗原后在体内引起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机体生理机能障碍。它是一种复发率很高的疾病,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被称为变应原,又名致敏原。食品成分中存在的天然致敏原成分会引起6%至8%的儿童和2%的成人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预包装食品由于多是成分复杂的深加工产品,如果含有致敏原成分而又未能明确告之,就有可能引起过敏,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目前大约有160多种食品致敏原,甲壳类动物为常见的致敏原之一。在可供食用的甲壳类动物中,最普遍为人类消费的是虾。虾也是最常见引起过敏反应的种类。2003年以来,欧盟、美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识要求的法规,并已于2005年起陆续发布和实施,对我国食品出口贸易造成了明显影响。由于目前我国在食品致敏原成分检测方法领域技术薄弱,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对食品致敏原成分标识法规的全面实施,食品标签的致敏原成分标识要求和符合性检验将会成为我国食品出口贸易的重要障碍。 虾(shrimp)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亚门 (Crustacea),种类很多,包括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 目前,致敏原成分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色谱质谱法、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法等。但是不同的方法的检测限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机构之间、国家之间应该采用一种检测结果较为精确、重复性较好的标准方法。目前较多国家所认可的方法是酶联免疫法。但是酶联免疫法也受许多因素制约,如被测食品母体、检测人员、试剂盒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技术为基础的新型鉴定技术已日益得到广泛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是在PCR基础上创建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段,其特点是: ①只需一恒定温度就能扩增反应,不需要特殊试剂,不需要预先进行双链DNA的变性;②高特异性:采用六个区段,四条引物,扩增特异性高,可以根据是否扩增来判断目标基因的存在与否;③快速、高效扩增:扩增在不到1 h即可完成,且产率高;④灵敏度高:扩增模板可达10拷贝或更少;⑤鉴定简便:在核酸大量合成时,从dNTP 2.2 与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的关系 析出的焦磷酸根离子与反应溶液中的Mg2+结合,产生副产物-焦磷酸镁沉淀,可用肉眼观察判断扩增与否;另外,它利用恒温和低反应温度(63 ℃),减少细胞损伤,检测人员实际操作非常简便。总体而言,LAMP法是一种简便、快速、高特异的基因扩增法,不需要特殊的试剂和仪器设备,采用该方法能建立起总成本低廉的检测体系,在转基因食品检测、致敏原成份检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LAMP检测技术应用于食品中过敏原成分虾的检测,针对虾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应用四条特异引物在恒温的条件下、简易的设备中,仅用一小时左右有效的完成筛查任务,结果判断简单,既能节省时间,又可大大降低检测成本,适用于基层实验室,可作为传统PCR方法的有益补充。 3 编制过程 3.1 准备阶段(可选项)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