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2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下册+.pptx
第7章探索溶解现象7.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第2课时结晶方法及其应用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1.了解海水晒盐的基本流程2.认识结晶现象,知道结晶的两种方法学习目标
资料卡片我国明代著作《天工开物》在作咸卷中记载了海盐制取之法:“凡淋煎法,掘坑二个,一浅一深。浅者尺许,以竹木架芦席于上,将帚来盐料(不论有灰无灰,淋法皆同),铺于席上。四围隆起,作一堤垱形,中以海水灌淋,渗下浅坑中深者深七、八尺,受浅坑所淋之汁,然后入锅煎炼。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很早就学会利用“淋煎”的方法来制取海盐《天工开物》记载的制盐法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取10mL浓氯化钠溶液于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加热氯化钠溶液时,随着溶液中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以固体物质形式析出。人们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结晶作用:可以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从而实现物质的分离。蒸发结晶结晶方法:新课讲授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蒸发结晶操作要点(实验室)1.蒸发皿中的溶液体积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2.加热时,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3.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4.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小心地放在陶土网上。
硝酸钾晶体冷却后的硝酸钾溶液降温结晶结晶方法:新课讲授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获取晶体的方法呢?结晶后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结晶的方法结晶方法原理应用举例冷却热饱溶液法(降温结晶法)将溶液制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得到晶体从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KNO3晶体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法)将溶液加热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剂,溶质会结晶析出海水晒盐新课讲授
蒸发结晶法:海水晒盐结晶方法及其应用降温结晶:生产化工原料和产品课堂小结
知识点1结晶1.下列关于结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结晶是指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B.结晶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结晶必须在蒸发溶剂的时候才能进行D.把硝酸钾晶体从其溶液中结晶析出采用的是降温结晶的方法C课堂检测
知识点2结晶的应用2.40℃时,恒温蒸发一杯不饱和氯化钠溶液至有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A.溶剂的质量变少B.溶质的质量变大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B
3.小灵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后,在家里按一定的流程(如图所示)自制了一根“棒棒糖”。下列对制作流程的分析中,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D)A.甲中溶解的方糖质量大于乙中溶解的方糖质量B.向丙溶液中加入方糖一定可以继续溶解C.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能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D.该制作过程采用的是降温结晶D
知识点3蒸发4.(教材习题变式)在进行蒸发操作时,下列仪器一定不会用到的是(B)A.铁架台B.漏斗C.玻璃棒D.蒸发皿B
5.下列有关蒸发结晶操作描述错误的是(C)A.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C.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D.蒸发皿应放在陶土网上加热,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C
6.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B)A.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B.溶液只有达到饱和后才有可能析出晶体C.溶液不达到饱和也能析出晶体D.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能析出晶体B
7.(传统文化)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冬月地上有霜”中的霜是指水汽的白色结晶B.“冬月地上有霜”是由于冬天温度下降,KNO3降温结晶C.“扫取以水淋汁”类似于实验室中溶解的操作D.“煎炼而成”是指蒸发结晶A
8.将热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降温至结晶状态。下列对该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D)A.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逐渐达到饱和状态B.饱和硝酸钾溶液继续降温,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C.硝酸钾以晶体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D.析出晶体后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
9.以下关于蒸发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用蒸发皿蒸干水分后,立即用手取下蒸发皿B.蒸发时,为了加快蒸发速度,可用大火加热C.蒸发时,不需要玻璃棒D.蒸发皿可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直接加热D
10.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有下列说法:①海水进入储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②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大;③在蒸发池中,海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