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美丽的星空(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冀人版).docx
第12课美丽的星空(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冀人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2课美丽的星空(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系列(冀人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2课美丽的星空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宇宙现象的兴趣,激发对科学探究的欲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记录、分析等,理解星空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3.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对宇宙空间的基本认知。
4.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星空知识的学习与分享。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
-重点掌握星座的识别方法,包括星座的形状、位置和主要星体的亮度。
-重点学习月相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月相推断时间。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理解天体运动的复杂性和相对性,特别是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
-难点在于识别和记忆星座,尤其是在夜间观察时,如何快速定位和识别。
-难点在于理解月相变化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以及如何将月相与实际时间对应起来。例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月亮有时看起来像满月,有时又像新月,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讲解天体运动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星空的经验,共同识别星座。
3.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相变化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月相的周期性。
4.设计实验活动,如模拟日食和月食,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文现象。
5.采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如星空寻宝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星空观测的基本知识和星座图,要求学生观察家庭或社区附近的星空,并记录所见星座。
-设计预习问题:提问学生关于星座的位置、亮度变化等基本问题,激发他们对星空的兴趣。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和讨论参与度来监控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星座的基础知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预习中的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提交观察笔记和初步的星座图,以便课堂分享。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资料共享和进度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以一个与星空相关的神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如昼夜更替、星座移动等。
-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星座图识别并描述观察到的星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理解核心概念。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讲解的知识点。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与同伴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基本的天文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活动实践观察和识别星座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自己观察到的星座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的天文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个性化的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星座图绘制和描述。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天文知识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观察和学习的经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和拓展知识。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知识点梳理
1.天文基础知识
-天体的定义:宇宙中所有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星座的定义:由若干颗星星组成的视觉上连续的图案,通常以动物、神话人物或物体命名。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导致昼夜更替。
-地球公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导致季节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星空观察
-星座识别:通过星座的形状、位置和主要星体的亮度来识别星座。
-星空图:使用星空图来辅助观察和记忆星座。
-星空观测条件:了解最佳观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