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至24备课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
五 年级 第 5 单元 第 2 2 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书法家都是谁吗?
2、其中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极负盛名。出示柳公权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说说你觉得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3、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22课《“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看课文是怎样写他的书法的呢?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二、精读品味,体验感悟
(一)、学习“笔正”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柳公权在书法上有哪些成就?
1)唐朝著名书法家。
2)对后世影响及大。
3)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
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骨力秀挺”
教师补充介绍:柳公权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和欧阳询之长,自成一体。他的书法笔力雄健,字体清秀、挺拔,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茍。民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对中国书法艺术影响很大。
3、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字——“笔正”
1、过渡:柳公权的字骨力秀挺,洒脱有法,那他的人呢?请你从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为人——铁骨铮铮。
3、用课题中的一个词形容他的人——“心正”3——8自然段,想想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表现柳公权的心正?试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
(1)自学
(2)汇报交流:课文写了哪两件事?依据学生汇报板书:(一是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3、4自然段);二是写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分明。(5、6、7、8自然段)
5、学习第一件事(3、4自然段)
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柳公权的心正,用波浪线画出来,细细品味,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2)学生读、画、写。
(3)依据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
2)柳公权只是在谈论书法吗?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3)“毫不犹豫”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4)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哪些议论?为什么说“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5)从这这件事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6)师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的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做人铁骨铮铮的表现。
7)、在这里作者抓住了柳公权的神态、语言突出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齐读这句话。
6、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
1)总结学习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末节罢了。”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听了文宗自夸的话,柳公权的表现与在场众人一样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不逢迎附和,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3)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大胆表现在: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4)在这件事中,作者主要抓住柳公权的什么描写来表现他铁骨铮铮的品格?(动作、语言)
(5)他这样和文宗皇帝说话,文宗生气了吗?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出不足。)
(6)因而文宗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他当上谏议大夫后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就这样,柳公权一面写出一个个筋骨秀挺的好字,一面讲出一句句有利于国家的直言,直到他八十八岁去世。
(1)请一个小组同学读这句话。
2)读了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柳公权————————;仿佛看到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