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国名将埃蒙斯 “雅典梦魇” 3、组织与环境 1、现代心理学对行为的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行为内因说(内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外因说(外部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引起) (斯金纳) 人本主义理论:自身内在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马加爵) 《马斯洛人本哲学》 2、 人类行为一般规律 1)目标律 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主体之外的任一客观事物,如金钱、住房、轿车、职位、名誉等。目标 “拉动”人们付出努力去获得。 2)动机律 所有行为均有动机“驱动”。动机启动并维持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状态,如欲望、需要、兴趣、信念、情绪等。人的行为在动机的驱动下指向目标。 3)强化律 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 4)遗传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如果遗传基因有缺陷,将导致人类行为的变态。 5)环境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孟母三迁) 6)发展律 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能力的提高、性格的改变、知识的积累等。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把人一生的行为发展分成八个阶段: 基本信任一基本不信任(1岁前); 自主一害羞、怀疑(1岁~3岁); 创造一罪恶(4岁~5岁); 勤奋一自卑(6岁一11岁); 自我同一一角色混乱(12岁~20岁); 亲密一孤立(21岁一24岁); 关心后代一自我关注(25岁~65岁); 自我整合一失望(66岁后)。 7)差异律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兴趣、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源于遗传、环境、情景等影响。劳动力多样化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 8)本我律 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 弗洛伊德: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梦的分析 本我蕴藏着人们的本能冲动,以无意识的非理性冲动为特征,按照快乐原则操作,不顾后果,寻求即刻满足。 自我是在现实的需要与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之间起中介作用。按照“现实原则”操作,为了在以后得到更大满足,因此推迟不合适的即刻的满足。 超我是受父母的教化和道德准则影响所形成的良心和理想自我,对自我进行监视和统制。 指人们在作为组织成员时表现出的行为,是组织内部群体和个体所产生的行为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 1、定义:研究在组织系统内,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1、早期的管理实践 2、古典管理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1911 泰罗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标准化原理: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 ,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标准化的环境。 挑选工人,按标准方法对工人进行训练,以代替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培训方法。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组织改革: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法约尔 1916 管理的五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十四项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劳动纪律、 4、统一指挥(命令统一)、 5、统一领导(即一项工作只能由一个人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员工的报酬、 8、集权管理、 9、等级制度、 10、良好的工作秩序、 11、公平管理、 12、人员的稳定、 13、创造性、 14、团队精神 马克斯·韦伯 德 社会学家 《社会与经济理论》 官僚模型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有等级,有分工,有体系,有权限, 有升迁制度,有纪律,有理性指导原则 组织的特点: 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 官僚制有下列特征: 1 等级严格.2 非人格化. 3 延续性. 4 专业化 官僚制是指所有大中型组织中由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 3、行为科学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霍桑试验与人群关系理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社会人假设”: 是从社会交往需要的角度解释人工作的主要动机的人性假设。梅奥认为人们工作并不是主要为物质满足,而是为了从人与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