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_利率与利息率.ppt

发布:2015-08-12约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一、利息的涵义及其本质 要理解利息,可以从债权人的角度看, 也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表明利 息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 然后须对利息的本质有所了解,这需要从利 息的来源看,利息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而不是 货币的自行增值。 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 所创造的,体现了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 物,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 利润的一部分,体现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 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 经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即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资金所有者 理所当然的收入,同时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生产 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 入两部分,即利润=利息+收益 # 在会计制度中,利息支出都列入成本,而利润则 只是指扣除利息后所余,即利润=收益—利息 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这一观念被广而化之了; 利息虽然就其实质来说是利润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是个事先极其确定的量,其大小制约着企业主的收入,用它来衡量收益,并以之表现收益的观念就顺理成章了。 在于利息的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成为传统的观念。 三、收益的资本化 指任何有收益的实务,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使一些本身无内在规律的可以决定其资本金数量的实务,也能从收益、利率、本金三者的关系中套算出来资本金额或价格。 B=P×R,其中B为收益;P为本金;R为利率。 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 套算出本金,即:P=B/R 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的应用: 例一:地价=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例二: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 三、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 利息报酬说。威廉 .配第与约翰.洛克先后提出利息报酬说。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洛克则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承担了风险而得到的报酬且报酬多少与风险大小相适应。 资本租金论。达德利.诺斯提出的,他把发出货币 所收取的利息看成是地主所收取的租金一样。 利息利润说。约瑟夫.马西提出的,他认为贷款人 贷出的货币或资本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 力,贷款人因此得到的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 利息剩余价值说。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认为利息具有双重来源,其一,当借贷的资本用于生产时,利息来源于利润,其二,当借贷资本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别的收入,比如地租。 三、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 节欲论。西尼尔认为,利息是对资本家节欲行为 (牺牲眼前的消费欲望)的补偿。 边际生产力说。约翰.克拉克提出的,他认为利息就是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最后增加的一单位的资本所增加的产量。 人性不耐说。欧文.费雪从纯粹的心理因素来分析利息现象,认为人性具有偏好现在就可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而不耐心等待将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利息是不耐的指标,不耐程度高的人倾向于借贷,不耐程度低的人倾向于放贷。 三、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 流动偏好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特定时期 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的报酬。 马克思的利息本质。马克思指出,利息不是产生 于货币的自行增值,而产生于它作为资本的使用。 首先,利息以货币转化为资本为前提;其次,利 息和利润一样,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再次,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那 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全体共同剥削雇 佣工人的关系。 第二节 利息率 一、利息率的概念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率额同其相应本金的比率。利息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它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运行都有重要作用。 利息率=利息额/本金 二、利息率分类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按照利率的表示方法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二)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三)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四)按照利率是否具有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优惠利率。 (五)按照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六)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另外,还有几个重要的利率概念: 平均利率、基准利率 三、利率体系及其结构 (一)利率体系 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