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利息和利息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利率的种类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结构理论 利率的功能、作用及管理体制 利率的种类 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n 单利与复利 S=A(1+r) 基准利率和金融机构利率 其它:再贴现率、拆借利率、国债利率等 利率决定理论 平均利润率决定论 实际因素决定论 货币供求决定论 可贷资金供求决定论 IS-LM利率论 利率结构理论 概念:利率结构,即不同类型的利率之间的关系。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具有相同期限的金融工具为何利率不同?风险及流动性相同的金融工具为何具有不同的利率? 利率的风险结构 利率的期限结构 利率的功能、作用及管理体制 利率的经济功能与作用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中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利率的经济功能 中介功能:联系各方利益;沟通金融市场与实物市场; 连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分配功能: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功能 调节功能: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比例;调节消费和投资的 比例关系;调节微观经济活动 动力功能:物质激励 控制功能:将利率作为有效的宏观控制工具,控制信贷 需求、投资规模,影响消费、物价、股市等。 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调节社会资本供给;调节投资 ;调节社会总供求。 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限制利率正常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放程度(资本流动限制和市场分割);利率弹性 利率正常发挥作用的条件: 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适当的利率水平 ;合理的利率结构 中国的利率管理体制 总特征:由管制性体制向市场化体制过渡 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目标应当是实现利率由市场决定 。2003年确定的“路线图”:从货币市场起步,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后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主要举措: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2003年12月,改革准备金存款利率制度,对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采取“一个账户,两种利率”的方式分别计息,并适度下调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 。 * 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利息是放弃货币使用权而得的报酬;约翰·洛克(John looke):利息是贷款人承担了风险而得的报酬;西尼尔(Nassau William Senior):利息是牺牲眼前消费,等待将来消费而得的报酬,或对节欲的报酬;詹姆斯·穆勒(James Mill):资本财货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利息是对创造资本财货价值的劳动的报酬或工资;约瑟夫·马西(Joseph Massie)和马克思:利息来源于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萨伊(Say JeanBaptiste):利息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资本具有生产力就象土地、人力具有生产力一样,利息就是对资本生产力的报酬;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mBawerk):利息来自人们对现有财货的评价大于对未来财货的评价,利息是价值时差的贴水;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利息是放弃流动偏好(灵活偏好)所得的报酬。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在一个存在利息的社会,利息收入已经不仅仅属于借贷活动中贷出货币资本的人,而是属于一切资本所有者,利息已经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各种旨在获取收益的项目或各种形式的资产安排,常常都是在与利率水平的比较中作出价值判断的。 单位时间内本金、利率和收益的基本关系即:收益=本金×利率(时间为1),不难得出,要求获得目标收益的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