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古诗三首 墨梅 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001].docx
22古诗三首墨梅说课稿-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22古诗三首墨梅》是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中的一课。本课选自宋代诗人王冕的《墨梅》,通过描绘墨梅的形态和品质,表达了诗人高洁、清高的品格。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背诵和赏析。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升审美情趣;通过《墨梅》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加强文化自信,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对文学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尚在培养之中。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汉字识别能力和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背景知识、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背诵能力较强,但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情感态度较为积极,愿意接受新知识,但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害羞、不愿意发言的问题。行为习惯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墨梅》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会影响他们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和对诗人情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电子版。
3.信息化资源:网络上的诗词相关背景资料、王冕生平介绍、墨梅绘画作品等。
4.教学手段:朗读示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诗歌配画、手工制作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墨梅》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梅花吗?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展示一些关于梅花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梅花的基本概念和象征意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墨梅》的基本概念、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过程:
讲解《墨梅》的作者王冕,介绍他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分析《墨梅》的诗歌形式,包括五言绝句的结构和韵律。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如“墨梅”、“冰肌玉骨”等,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墨梅》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墨梅》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分析《墨梅》中的主要意象,如墨梅的形态、色彩和品格。
解读诗中的比喻手法,如将墨梅比作诗人自己,表达诗人高洁的品格。
引导学生思考《墨梅》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墨梅》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梅花的精神内涵”、“墨梅与诗人品格的关系”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五、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墨梅》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六、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墨梅》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墨梅》的基本概念、诗人的生平、诗歌分析等。
强调《墨梅》在诗歌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它在培养学生品格和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墨梅》的读后感,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精神品质。
七、拓展延伸(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拓展知识面。
过程:
介绍与《墨梅》相关的其他古典诗词,如《梅花》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梅花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八、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诗歌鉴赏,让学生了解了《墨梅》的创作背景、诗歌形式和主要内容,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资源拓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