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样丝巾(教学设计)鲁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三、花样丝巾(教学设计)鲁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三、花样丝巾(教学设计)鲁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鲁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三、花样丝巾”。本节课将围绕丝巾的折叠、设计和创意应用等方面展开,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在生活中对丝巾的基本认识有关,如丝巾的形状、颜色和图案。同时,结合三年级学生已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手工制作技能,让学生在折叠、设计丝巾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性化的花样丝巾。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涉及丝巾的折叠方法、设计原则以及创意应用的实例。
核心素养目标
1.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通过设计和制作花样丝巾,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2.实践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学会分享想法和接受他人意见。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美术知识,如色彩、形状和图案的识别,以及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如剪切、粘贴等。
2.学习兴趣:学生对色彩和图案有较高的兴趣,对手工制作活动充满热情。
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够跟随教师完成基础操作。
学习风格:学生偏好直观的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喜欢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
-在折叠丝巾时,可能因为手法不熟练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设计过程中,可能缺乏创意或不知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作品。
-在小组合作中,可能因为意见不合或分工不明确而产生冲突。
教学资源
-纸质教材《鲁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彩色丝巾样本
-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展示板或墙面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数字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
-视频教程(丝巾折叠方法)
-学生作品评价表
-小组合作指导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教师展示各种风格的花样丝巾,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丝巾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自己的花样丝巾。”
-教师简要介绍丝巾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丝巾制作的兴趣。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教师展示丝巾的基本折叠方法,边演示边讲解每个步骤,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操作。
-教师分发彩色纸张,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折叠练习。
-教师介绍丝巾设计的简单原则,如颜色搭配、图案布局等,并展示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
-学生根据所学原则,开始设计自己的丝巾图案。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设计,小组成员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师挑选几个小组的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你是如何选择颜色的?”等,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设计过程。
4.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用时5分钟)
-教师提问:“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如如何更好地合作、如何处理创意冲突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制作礼物或装饰家居。
5.创新实践(用时5分钟)
-教师提出挑战:“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比如布料、塑料等,制作一个独特的丝巾设计。”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设计,教师和其他学生提供反馈。
6.总结与反思(用时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丝巾折叠、设计原则等。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布置作业:制作一个个人或小组的花样丝巾作品,下节课展示。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反馈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丝巾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设计演变》
-《丝巾搭配指南:如何用丝巾打造时尚风格》
-《手工艺术:丝巾制作与装饰技巧》
-《世界各地的丝巾文化:一段历史的缩影》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观察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丝巾的图案和设计风格,记录至少三种风格的特点。
-学习丝巾的保养和清洁方法,编写一份简单的丝巾护理指南。
-探究丝巾在时尚界的历史变迁,了解不同年代丝巾的流行趋势。
-设计一个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的丝巾图案,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
-观看相关的丝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