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四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Outline 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生产者均衡及应用 TP、MP、AP的关系 TP与MP的关系 MP=0,TP最大 MP0,TP下降 MP0,TP上升 MP与AP的关系 MPAP时,会把AP向上拉 MPAP时,会把AP向下拉 MP一定经过AP最高点 (二)特点 1、等产量曲线上各点的产量相同。 2、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 3、同一平面上,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相交。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且递减。 第四章 生产理论 (theory of Producer Behavior)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Production) (一)生产者:厂商或企业。指作出统一决策的单 个经济单位。 (二)生产: 厂商投入生产要素创造出产品的过程。 (三)生产的四要素 土地 劳动 资本 企业家才能 二、生产函数 (一)含义: 在一定时间内,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只分析两种要素投入 Q=f(L,K) L—劳动投入量,K—资本投入量 (二) 柯布(Cobb)—道格拉斯(Douglas)生产函数(C—D函数) 函数式:Q=A L? K? Q—产量 A—技术系数 ?--劳动产出弹性 ?—资本产出弹性 ?+ ?=1,规模报酬不变 ?+ ?1,规模报酬递增 ?+ ?1,规模报酬递减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 生产函数:Q=f(L,K)  ̄ 主要内容: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Total Product Average Product Marginal Product (一)总产量: (TP) 一种可变要素投入与其他要素结合所 生产的最大产量。 公式:TPL=f(L,K)  ̄ (二)平均产量: (AP) 总产量与所使用可变要素投入量之比。 APL=TPL/L (三)边际产量: (MP) 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MPL=?TPL/?L 当? L→0,MPL=dTPL/dL 例:一制衣厂(一台缝纫机)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3.4 3.75 15 3 4 2.29 16 -1 7 2.83 17 0 6 17 2 5 4 12 4 3 4 8 5 2 3 AP 3 TP 3 MP 1 劳动投入量L(人) TP、MP、AP曲线图 L P 6 O 2 3 MP TP AP A MP↑,TP斜率递增,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MP↓,TP斜率递增,以递减的速度上升 MP的最大值对应的是TP曲线的拐点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在其他要素投入量及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 下,连续增加某一要素投入量至某一特定值 前,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超过 某一特定值时,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第三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 (长期生产) 一、长期生产函数 (Long—run Production Function) 只有K、L两种要素投入 Q=F(L,K) 二、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 (一)含义 Q L K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同组合的点的轨迹。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Marginal rate of Technology Substitution) 1、含义: 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为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投入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2、公式 MRTSLk=-—— △K △L 当△L →0, MRTSLk=-dK/dL MRTSLk --L对K的替代率 3、MRTS与MP的关系 MRTSLk=MPL/MPK 4、MRTS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RTS) 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 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每一单位这 种要素所能替代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 递减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