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2-15约2.2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年级下册《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5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难点:

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1.谈话激趣: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①老师默站一分钟,问现在大约过了多长时间?②你们算算从出生到现在走过了多少日子?

2.学生自由交流,引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叫《匆匆》,猜想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

板书:匆匆。

3.介绍作者朱自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2.指示学生读课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3.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情况。

生字:藏挪徘徊蒸

4.老师范读读课文,注意感情和节奏。学生跟读。

5.思考问题: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时间的匆匆流逝。)

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课文是如何描述时光来去匆匆的呢?请试着划分段落,并总结段意。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提出“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

第二段(2—4):具体地写日子的匆匆流逝及作者的反思。

第三段(5):照应开头,再次提出开头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品读第1自然段

1.播放课文第1自然段范读录音,画出文中的排比句。说一说这个排比句说明了什么。

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有又到了哪里呢?”这句话表达作者内心怎样的感受?

提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

3.分小组比赛朗读这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三、品读第2、3自然段

1.读第2-3自然段,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

2.讲解词语“确乎、头涔涔、泪潸潸”的意思。

3.指导朗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语气舒缓低平)

4.算: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以你的年龄算,你已经生活了多少个日子?读了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用比喻的形式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

5.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通过对生活中具体的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的描述,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四、精读第4自然段

1.老师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面对逝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3.这一段和第1自然段第1句话都是连续的问句,体会这一段问句的表达作用。

4.结合所学,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有哪些关于惜时的名言。

五、赏析文章的结尾

1.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主题。

2.读一读首尾照应句,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1.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古诗,开展交流。

2.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提示: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是因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深深叹息和深刻的反思。

3.时光还会怎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仿说。

【课文小结】

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