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doc
PAGE
第21课《现代中国教化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建国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革十年和新时期教化发展的方针、详细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等。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梳理新中国教化事业的发展脉络,并对各个历史时期影响教化事业发展的因素归纳总结,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化”的深刻含义;并学会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教化发展道路的探究;迎接挑战的措施。
难点:社会主义教化发展探究中成败的缘由;教化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有机引入】
展示邓小平和江泽民有关教化方面的论述,彰显教化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新课。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养,取决于学问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化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假如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教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雄伟目标,必需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化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雄伟目标,就必需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化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100—103,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学问点进行记忆与思索。
1.阅读教材第一目“人民教化的奠基”
A:(1)请简要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教化发展的指导方针、详细措施和主要成就(请留意阅读“前言”、“学思之窗”、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新教化阅历为基础,汲取旧教化有用阅历,借助苏联阅历”办人民的教化; 接管改造旧教化,创建社会主义新教化;从列强手中收回教化事业的自主权;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化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阔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教化事业回到人民的手中。确定了教化发展的方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49—1965 “使受教化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全面发展。 制定新中国的教化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化制度。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 确定全面发展的教化方针。扫除文盲,培育人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培育了大批素养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点评:视学生回答状况进行学问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其次目“动乱中的教化”
A:(1)“文化大革命”起先后,中国教化事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缘由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
【2组学生板演预料】表现:学校停课,教化战线一片混乱;1966年废止高考制度;70年头招收不须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
缘由:“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起先。
影响:整个民族文化素养下降;中国教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点评:视学生回答状况进行学问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3.阅读教材第三目“教化的复兴”
A:(1)“文革”结束后,为实现教化的复兴,党和政府作出了哪些努力(请留意阅读“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图片资料及注释综合思索)?
【1组学生板演预料】①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拨乱反正,全面整顿。复原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提倡尊师重教。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确立教化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量增加教化投入,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③邓小平提出“教化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的指导方针。④加快教化改革的步伐。A基础教化方面:普及义务教化,制定《义务教化法》;B中等教化方面:实行一般教化与职业教化并举;C高等教化方面:增设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安排制度;D扩高校校办学的自主权;社会办学应运而生;⑤20世纪90年头,为推动高等教化发展实施“211工程”安排;⑥启动“希望工程”;⑦加大西部教化发展的力度。
点评:视学生回答状况进行学问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合作探究】现代中国教化的发展经验怎样的历程?我们能从中总结出哪些阅历和教训?
【4组学生板演预料】历程:教化兴办;教化挫折;教化旺盛与新发展;
阅历教训:百年大计,教化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化;
点评:视学生回答状况进行学问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殊提示:全面相识建国后教化领域得两次高潮。
(1)两次高潮:建国后到文革、1978年以后。
(2)主要缘由:①政治上,建国到文革这一段时间里,党和政府对主动支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