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6项脊轩志教案8粤教版必修2.doc
PAGE
4-
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会作者思路清楚、语言流畅的特点。
2.学习本文擅长捕获生活中典型的细微环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3.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通过细微环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3.在诵读的基础上娴熟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实力,巩固文言学问。
2.探讨法。通过广泛探讨,培育学生的解析实力。
3.延长法。通过延长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实力。
课时支配: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投影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那一段细微环节描写,老师饱含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我望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渐渐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简单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
老师表明自己特别宠爱这一段细微环节描写,因为它写得真实感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今日,这节课的学习课题就是对《项脊轩志》的细微环节描写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写到一家几代的哪几位亲人?
明确:一家三代,母亲、祖母、妻子、乳母。
2.围围着项脊轩,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
明确:修葺项脊轩;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3.行文中那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感受?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用:承上启下)
4.哪些事情悲,哪些事情喜?
明确:喜——修葺项脊轩;悲——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合作探究一
1.修缮前后的项脊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原文句子并归纳特点。
2.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
3.好的文章须要反复吟诵,请全班同学齐读第一段,在读的过程中,要体现作者的情感改变。
合作探究二:分析细微环节,体现悲情
在对诸父、先妣、祖母、亡妻的追忆叙述中,有许多细微环节;细微环节可以与人、事、物、情相关。请小组合作探究其描写的妙处。
1.诸父异爨
诸父异爨这一事务中有一处细微环节: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从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大家族分家之后门墙林立的凌乱之景,这些门墙客观上意味着诸父之间生活的分别,但在情感上,却意味着彼此间的隔阂与淡漠。从中,我看到了归有光面对家族分崩离析的无奈与悲凉。
2.老妪忆母
借老妪之口来缅怀去世的母亲,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归有光的姐姐在襁褓之中呱呱哭泣,娘亲此时在屋子西面的内室不能见到孩儿,但却急迫地手扣门扉对女儿嘘寒问暖——是冷了,还是饿了?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关爱儿女的慈祥母亲形象,传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3.大母励志
叙述祖母到轩中探望我一事,有语言——“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静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有动作——以手阖门、持一象笏至。第一处语言描写—“孩儿,许久不见你的影子,怎么成天静默地呆在这里,像个女娃娃一样?”话语亲切、好玩,表面上是责怪,实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迈的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关怀。“以手阖门”,动作稍微,生怕打搅到孙儿。从祖母的“自语”、手持象笏至的动作、离去前的一再吩咐中,我们读出了她对归有光苦读的赞许,更有对他的殷殷期盼和勉励。三处语言、两处动作,细腻平凡,但却把一位慈祥的祖母对孙儿的疼爱、赞许、期盼和勉励写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4.回忆亡妻
在描写与亡妻轩中共处的生活场景中,我们读到夫妻二人和谐恩爱、琴瑟和鸣、伉俪情深。或许在妻去世后的多数个无眠的夜晚,他就在这树下独自回味两人曾经共度的美妙时间,愁苦、相思、离情,百般味道涌上心头。这树是他对妻子情感的化身。树愈繁茂,人离去愈久。时间愈久,思念愈深。树在人亡!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借景抒情,托物寄情,“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5.小结
黄宗羲曾说:余读归震川之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使人欲泣,盖古今事无巨细,惟此可歌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6.好的文章须要反复吟诵,更何况是这样一篇至情之文。请全班同学诵读,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充满在文章中的情感。
四、延长拓展——相识细微环节
我们同学分析了这么多感人的细微环节描写,并把它串联成了一副副漂亮的图景。那么,什么是细微环节描写?细微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