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5赤壁赋教案8粤教版必修2.doc
PAGE
2-
赤壁赋
教学目标
学问教化目标
了解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主动意义。
实力培育目标
培育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美丽、形象语言的实力
培育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实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
德育渗透目标
培育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高雅、精致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困难情感,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
教学方法:
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验,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化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语境之美。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而后重点诵读一、二段,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2)、其次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三、课时支配:两课时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主动意义
培育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美丽、形象语言的实力。
培育学生用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主动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检测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把握状况,导入新课。
(二)集体诵读,整体感知。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改变?(找出相应的句子)
乐——悲——乐
(三)探讨缘由,体悟情感。
1、为何而乐?
找出第一段中描写赤壁夜景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写出赤壁夜景的什么特点?
清幽、朦胧而苍茫
2、为何由乐转悲?
(1)政治失意
(2)客人的箫声
3、如何由悲转乐
探讨:第三段中客人因何而悲?(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并作分析)
4、思索:针对客人的悲情,苏子作出了怎样的回答?表达了苏子怎样的人生看法?(提示:苏子从哪些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1、变与不变:
2、取与不取,重点在“取”:
表达了苏子乐观旷达的人生看法
(四)小结,诵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