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大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docx
第五单元大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五单元大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大单元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聚焦于古代诗歌的鉴赏与学习,涵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等经典诗篇。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教学内容与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紧密相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诗歌的朗读与解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体验美的感受,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及培育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和简单意象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兴趣,喜欢通过朗读、背诵的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喜欢通过讨论和分享来深化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可能会遇到对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和深层情感的理解困难,同时,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也可能成为学习的障碍。此外,如何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诗歌的情感内涵相结合,也是学生需要克服的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单元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以案例研究为辅助,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意境。通过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理解,增强互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诗人创作情境,增强体验感。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诗歌背景图片和朗读视频,提升学习兴趣。同时,采用项目导向学习,布置课后创作小诗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古代园林中,感受诗意的氛围。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没有想到什么诗句或画面?
3.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主题:“今天我们将走进古代诗歌的世界,感受诗人们的情感与意境。”
二、讲授新课(用时25分钟)
1.讲解诗歌背景:简要介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内容:逐句讲解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用时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教师巡回指导。
3.情境体验:让学生模拟诗人创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诗人的情感。
-用时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诗歌朗读:让学生分段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诗歌背诵:鼓励学生尝试背诵诗歌,巩固记忆。
3.诗歌解析:让学生解析诗歌中的难点,如生僻字、修辞手法等,教师解答疑问。
四、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用时5分钟)
1.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这三位诗人的诗歌有什么新的认识?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3.提问:如果让你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你会怎么写?
4.学生分享创作思路,教师鼓励并指导。
五、创新环节(用时5分钟)
1.创作小诗: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2.分享与评价:下节课分享学生创作的诗歌,进行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六、课堂总结(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古代诗歌,提升审美素养。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古代诗歌鉴赏:《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经典诗歌选本,以及《古诗十九首》等专题诗歌集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和了解古代诗歌。
-诗人传记:阅读《杜甫传》、《李白传》等诗人传记,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文化背景资料:关于唐代、宋代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文化特色等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元素。
-诗歌鉴赏视频:观看专家对《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等诗歌的鉴赏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