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15.3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新版)沪科版.docx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15.3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新版)沪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15.3节中,我们将探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判定;
2.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中线、高和角平分线的性质;
4.举例说明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增强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抽象素养,掌握等腰三角形判定及性质的应用;
3.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深化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
3.等腰三角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
1.理解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高和角平分线的性质;
2.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
解决办法:
1.利用动态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通过举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加强巩固;
3.设计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突破难点;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共同克服难点。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动态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
-多媒体教学设备;
-投影仪;
-教学挂图。
2.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数字化教室平台。
3.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案;
-互动式电子白板;
-数学教学APP(含等腰三角形相关教学资源)。
4.教学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式教学;
-案例分析;
-课堂提问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在上一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等腰三角形。大家知道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吗?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
2.学生回答:等腰三角形是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3.教师点评:很好,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定义。那么,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之外,还有哪些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环节:探究性质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15章15.3节中的等腰三角形,尝试找出它的性质。
2.学生探究:在观察和尝试中,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中线、高和角平分线重合。
3.教师点评:同学们的发现非常准确。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中线、高和角平分线确实有特殊的性质。
第三环节:性质证明
1.教师演示:利用动态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为学生演示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
2.学生跟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操作,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教师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为学生详细解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过程。
第四环节:应用性质
1.教师举例: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例题,如何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等腰三角形性质在解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2.学生回答: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底边中线、高和角平分线重合。
3.教师总结:很好,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加强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教师布置: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15章15.3节的课后习题,巩固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2.学生完成: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加强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验证和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六、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几何图形的故事:等腰三角形》
-《趣味数学: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家是怎样发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数学史》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与轴对称
-了解等腰三角形与轴对称的关系,探究轴对称在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