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0《老人与海(节选)》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发布:2025-02-14约3.7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老人与海(节选)》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老人与海(节选)》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星期五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1)通过阅读《老人与海(节选)》,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3)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通过写作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主题:重点分析《老人与海(节选)》中桑提亚哥的形象,探讨其象征意义,以及作品所传达的关于人、自然和生命的主题。

-掌握文学手法: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意图。

-深入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

2.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桑提亚哥这一复杂人物的性格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其坚毅、孤独、顽强等特质。

-象征意义的理解: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大海、马林鱼、狮子等)可能对学生来说是理解难点,教师需通过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建立象征意义的认识。

-文学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对象征、对比等文学手法的运用不够熟悉,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手法。

-情感体验的共鸣: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可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教师需通过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情感共鸣,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内涵。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教科书《老人与海(节选)》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平台、语文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网络文学评论文章、相关影视资料、在线阅读平台

-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软件、课堂讨论卡片、学生自主阅读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海明威是谁吗?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介绍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

(3)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老人与海(节选)》,感受桑提亚哥的坚韧与勇敢,探讨作品所传达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初步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三、人物形象分析

(1)教师提问:“桑提亚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有哪些特点?”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桑提亚哥的形象特点,如坚韧、勇敢、孤独、顽强等。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桑提亚哥性格形成的背景,如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

四、主题思想探讨

(1)教师提问:“《老人与海(节选)》想要传达怎样的主题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a.对人、自然和生命的思考: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b.坚韧不拔的精神:赞扬桑提亚哥面对困境时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c.真理的追求:通过老人的经历,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作品主题对自己的启示。

五、环境描写分析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2)学生分析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的作用。

(3)教师举例说明环境描写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如大海的象征意义、风暴的描写等。

六、文学手法探究

(1)教师提问:“作品运用了哪些文学手法?这些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2)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对比、夸张等文学手法,并探讨其作用。

(3)教师举例说明文学手法的运用,如桑提亚哥与马林鱼的对比、老人与大海的对比等。

七、课堂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果你是桑提亚哥,面对困境,你会如何选择?”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

八、总结与作业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阅读《老人与海》全文,撰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作品对自己的启示。

九、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