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人与海》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0《老人与海》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10《老人与海》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老人与海》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第3周星期二下午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深入阅读《老人与海》,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精神品质,感悟作品中的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分析其勇敢、坚韧、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
-探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大海的象征、马林鱼的象征等,以及这些象征如何体现作者的海明威式的写作风格。
-分析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如何通过环境来衬托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圣地亚哥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包括他的孤独、失望和对胜利的渴望。
-把握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何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
-学生可能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和技巧理解不够,难以捕捉到文本中的隐喻和象征。
-鼓励学生将个人情感与作品内容相结合,进行批判性思考,这需要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具备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老人与海》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海明威生平和写作风格的介绍资料。
3.教学辅助: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和人物关系。
4.教室布置:设置讨论区,方便学生分组讨论,并确保多媒体设备运行正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海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的广阔和神秘,激发学生对《老人与海》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海明威及其作品风格,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了解。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第一印象,以及对老人圣地亚哥和男孩马诺林的认识。
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从勇敢、坚韧、不屈不挠等方面展开讨论。
-学生举例说明老人在捕鱼过程中的表现,如与鲨鱼的搏斗、与大海的对抗等。
-教师总结: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体现了勇敢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男孩马诺林对老人的关爱和尊敬,以及他对捕鱼技艺的渴望。
-学生举例说明马诺林在故事中的表现,如帮助老人照顾马林鱼、关心老人的生活等。
-教师总结:马诺林的形象体现了纯真、善良、尊敬长辈的品质。
四、探讨作品象征意义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海的象征意义,如生命的广阔、挑战与机遇并存等。
-学生举例说明大海在故事中的表现,如老人与大海的搏斗、马林鱼在海洋中的自由游弋等。
-教师总结:大海象征着生命的广阔和挑战,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马林鱼的象征意义,如胜利、梦想等。
-学生举例说明马林鱼在故事中的表现,如老人捕到马林鱼、马林鱼成为鲨鱼的猎物等。
-教师总结:马林鱼象征着胜利和梦想,体现了老人对生活的追求和执着。
五、欣赏作品的语言风格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如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等。
-学生举例说明文本中的典型语句,如“他是个硬汉”等。
-教师总结: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体现了他的写作特色。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举例说明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如“大海是老人的母亲”等。
-教师总结:文本中的修辞手法丰富了语言表达,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六、课堂讨论与总结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对《老人与海》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如对老人硬汉形象的认同、对马林鱼象征意义的理解等。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讨论充分体现了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教师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老人与海》的读后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收集关于海明威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写作风格。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与欣赏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学习《老人与海》,能够理解并欣赏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包括简洁、象征性强、富有节奏感的文风。
-学生能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