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包饺子》(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五四学制).docx
6《包饺子》(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五四学制)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包饺子》是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鲁科版(五四学制)中的一课。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六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饺子的起源、传说和文化意义。
2.学习饺子的制作过程,包括和面、揉面、擀皮、包馅、煮饺等步骤。
3.掌握饺子的包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感恩的意识,体验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5.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弘扬民族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动手制作饺子,提升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了解饺子背后的传统文化。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饺子制作,学会分工与沟通。
4.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掌握基本的家常烹饪技巧,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数学和科学知识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文字描述和数学计算。但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可能较为匮乏,对饺子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不多。
2.能力层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正在发展,具备一定的协调性和创造力,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烹饪技能。在团队协作方面,学生已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合作技巧和沟通能力还需培养。
3.素质层面: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可能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和专注力。在情感态度上,学生对家庭和传统节日有一定的感情,但可能不深知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吸引和保持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学生在家庭中可能较少参与烹饪活动,对厨房操作和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注重安全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发放《包饺子》相关教材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阅读。
2.辅助材料:收集饺子的图片、制作视频以及饺子的历史故事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3.实验器材:准备面粉、饺子馅料、擀面杖、饺子皮模具等,确保食材新鲜、工具安全卫生。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若干小组工作区,每组配备必要的烹饪工具和食材,营造良好的操作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饺子的制作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引发兴趣。
2.提出问题:视频中的饺子是如何制作的?你们谁知道关于饺子的故事吗?
3.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饺子的了解和经验。
二、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1.讲解饺子文化:介绍饺子的起源、传说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
2.制作过程讲解:分步骤讲解和演示饺子的制作过程,包括和面、揉面、擀皮、包馅、煮饺等。
3.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包饺子的正确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饺子制作,每组分配面粉、馅料等材料。
2.实践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纠正错误。
3.成果展示:每组选出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饺子,并进行评价。
四、课堂提问与互动(用时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饺子制作过程的理解。
2.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讨论饺子制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情师生互动(用时10分钟)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厨师”和“助手”,模拟饺子店的操作场景。
2.互动游戏:进行“包饺子大赛”,看哪组能在规定时间内包出最多饺子。
3.情感交流:学生在互动中交流感受,分享包饺子过程中的快乐和困难。
六、创新教学(用时5分钟)
1.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独特的饺子形状或馅料。
2.分享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饺子,全班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
七、总结与反思(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饺子的文化意义和制作技巧。
2.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分享收获和不足。
3.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饺子的短文或制作一份饺子食谱。
整个教学过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包饺子的技能,同时了解饺子背后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饺子起源的故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