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二章 第2讲太阳对地球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讲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最新考纲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了解太阳辐射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点一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1)能量来源
(2)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原因日照时数 纬度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地势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天气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 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天气 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2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如下图所示(注: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①总体特征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②特例分析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011·海南地理)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PAR数据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第2题,读图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较大。
(2009·安徽文综)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3~4题。
3.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图中四条反映太阳辐射量的曲线中,1月的曲线变化最大,说明此季节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而此时北半球为冬季。第4题,据图可知,地形坡度为10°时,a点数值大于1,说明在一定条件下a点数值与地形坡度呈正相关,故地形坡度增大到15°时,a点数值将增大。
5.(2013·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____,原因有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川盆地 阴雨、雾天多
解析 由图可看出,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主要是四川盆地阴雨、雾天多的缘故。
太阳辐射分布图的判读技巧
在解答等太阳辐射量线分布图试题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正确描述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时、空两个方面:从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从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或递增)”、“哪个地区多,哪个地区少”,如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时间上,大部分地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正确分析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可从日照时数、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几方面分析。
(3)能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是落实基础、把握规律的前提,例如,分析我国某些特殊地区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和特点,就可以结合表格说明如下:
地区 太阳辐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