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二章 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讲 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
最新考纲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纲解读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掌握天体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等级差别。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学会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3.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考点一 宇宙中的地球
一、宇宙的两大特征
1.物质性: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总星系
[方法技巧] 天体的判断方法
判断宇宙中的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有两个标准:一是它必须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二是它必须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上的某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
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
(1)八颗行星分类
(2)运动特征
(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上海地理)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1天文单位。( × )
解析 日地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的外围,根据题干信息知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0.52个天文单位。
(2)(2011·上海地理)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形状差异。( × )
解析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行星,质量较大,绕恒星太阳公转。地球由于质量大于月球,因此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有自己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表面。
(3)(2011·上海综合能力测试)2011年5月4日《文汇报》报道,又有4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这几颗小行星所在的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 )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答案 A
解析 地球与其他两行星相比,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要比金星少;其他两个行星也存在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2010·浙江文综)下图是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答案 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解析 低纬度地区建设航天发射基地可以充分借助地球自转动力,节省燃料;同时沿海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人口稀少;再加上面临大海,可大大降低发射带来的危险。但①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天气复杂多变,不利于航天发射。
航天发射基地与返回基地的选择问题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5)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试题调研第3题中,①航天发射基地就受纬度位置、地形、气象和交通条件等多因素影响。
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
(1)发射时间: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②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2)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3)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考点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