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培养方案2010-12-17.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植物保护领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470104
领域名称:植物保护
领域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植物保护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植物保护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植物保护领域的研究或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一) 采取课程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建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其中实践研究不少于12个月。
(二) 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为主,聘请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含实践研究及报告6学分),原则上所有课程一学期内修完,最长不超过一学期半。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一)课程学习
1. 公共课(11学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学时 2学分
(2)硕士英语 90学时 3学分
(3)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32学时 2学分
(4)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32学时 2学分
(5)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32学时 2学分
2.领域主干课:(8~10学分)
3.选修课:(4~8学分)
选修课可由各单位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研究工作需要自行增设,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
4.补修课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录取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补修2门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
5.实践研究(6学分)
研究生根据选题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实践研究。本领域研究生应掌握植物保护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实践教学包括调研报告(2学分)、顶岗实习(2学分)、实践报告(2学分)、三个部分。实践研究的方式:
(1)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发挥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现场的科研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环节。
(3)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实践单位。
(4)依托于学校建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践。
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植物保护领域(领域代码:470104)
课程设置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
学院 任课
教师 备注 必
修
课 公
共
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1 硕士英语 3 90 1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2 32 1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2 32 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 32 1 领域主干课 植物有害生物鉴定与监测 2 32 1 农学院 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2 32 1 农学院 植物保护技术与应用(案例课) 2 32 1 农学院 农业生物安全 2 32 1 农学院 选
修
课 植物检疫理论与技术 2 32 1 农学院 生物防治 2 32 1 农学院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