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科教学(语文)”领域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pdf

发布:2025-03-22约7.7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科教学(语文)”领域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页

“学科教学(语文)”领域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45103)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专任

教师。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

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语文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和方法,熟练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联系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

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4、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内容和方法。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6、身心健康,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给予正确引导。

二、研究方向

1、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2、语文教师口语传播技能研究

三、基本学制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2年,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

业)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我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在校集中学习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在校集中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

教学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顶岗实习主要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选择

合适的中小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聘任有一线有经验的语文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理论学习

和实践学习的双导师制,并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前两个学期主要在校内进行课程理论学习,并进行

适当的校内外教学实践;第三学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实践专题调查和研究,第四学期完成

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按一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学科教学(语文)”领域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页

“学科教学(语文)”领域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2页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

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另外,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

育课程,不计入总学分。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入总学分。

六、专业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

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

式。实践教学按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实践教学结束后,提交实践教学总结报告,经实践教学指导和

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实践教学指导和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

员共同组成。

七、中期筛选

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学位论文研究之初,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

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考核。具体操作参照《济

南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暂行办法》执行。

八、学位论文

(一)开题要求和中期检查

1、开题要求

学位论文开题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间不得少于8个月,开题需提交书面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以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等为主要内容,要求查阅大量与选题相关的专业文献,其中要

有一定比例的外文资料。文献综述包括本选题的背景与依据、研究的目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