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课时3用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PAGE
PAGE1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课时3用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问与技能】
会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驾驭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依据方程的特点敏捷地选择解法.
【过程与方法】
经验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解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等式基本性质在解方程中的作用,学会通过视察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思索方向进行新学问探究.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尝试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体验“化归”的思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
多媒体课件.21cnjy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闻名的数学家,他有许多学生,有一次有人问他:“敬重的毕达哥拉斯先生,请你告知我,有多少名学生在你的学校里听你讲课?”毕达哥拉斯回答说:“我的学生,现在有12在学习数学,有14在学习音乐,有17缄默无言,还有3名女士.”算一算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多少名.
解:设毕达哥拉斯的学生有x名.
依据题意,得12x+14x+17x+3=x.
这个方程和我们前面求解的方程的最大区分是含有分母,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种方程的解法.
一、思索探究,获得新知
探究: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解方程:17(x+14)=14(x+20).
解:(方法一)去括号,得17x+2=14x+5.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28x=3.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28,得x=-28.
(方法二)去分母,得4(x+14)=7(x+20).
去括号,得4x+56=7x+14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84.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得x=-28.
解完方程后,回答:
(1)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2)方法二中如何把方程中的分母化去的?依据是什么?
(3)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解:(1)方法一是按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求解的;方法二是按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求解的.
(2)方法二是通过给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方程中的分母化去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法二更简便,去分母后,不再涉及分数的计算,不易出错.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
留意: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不肯定都要严格依据这样的步骤.
老师总结: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二、典例精析,驾驭新知
【例1】解方程:(x+14)=(x+20).
解法一:去括号,得x+2=x+5.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3.
两边同除以-(或同乘-),得x=-28.
解法二:去分母,得4(x+14)=7(x+20).
去括号,得4x+56=7x+14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84.
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x=-28.
【例2】解方程:(x+15)=-(x-7).
解:去分母,得6(x+15)=15-10(x-7).
去括号,得6x+90=15-10x+7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6x=-5.
方程两边同除以16,得x=-5/16.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1.完成《少年班》P78.
1.留意学问的前后联系,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孕育新知,依据由特别到一般的规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2.老师创设情境,给出实例,学生主动主动探究,老师引导与启发、点拨与设疑相结合,师生互动,体现老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地位.
3.增设例题难度,让学生产生困惑,避开今后犯类似错误,增加课堂练习,巩固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