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 养 方 案
昆明学院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5月
目 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1
1、工程技术知识 1
1.1工程基础知识 1
1.2 专业技术知识 2
2、工程能力 3
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 3
2.2 探索和实验 3
2.3 系统思维能力 4
2.4 个人素质 4
3、交流沟通与管理能力 5
3.1交流能力 5
3.2 管理能力 5
4、工程实践 6
4.1了解企业外部环境 6
4.2 企业文化 6
4.3构建工程系统 7
4.4 参与工程实践 7
昆明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9
1、项目简介 9
2、培养目标 9
3、培养要求 10
3.1知识结构 10
3.2能力结构 10
3.3素质结构 11
4、实现矩阵图 11
5、专业核心课程和关键实践环节 19
5.1《机械制图》 19
5.2《理论力学》 19
5.3《材料力学》 19
5.4《机械原理》 19
5.5《机械设计》 20
5.6《电工学》 20
5.7《电子技术》 20
5.8《机械加工技术》 20
5.9金工实习 21
5.10专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训 21
6、学制与学位 21
7、学校教育计划 2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方案 27
1、联合培养目标 27
2、培养标准 27
3、实施计划 27
3.1时间安排 27
3.2组织管理体系 29
3.3师资队伍建设 2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标准
包括数学、物理、工程数学类、力学类、电工电子与信息类、计算机技术、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主要由专业基础课程传授。
1.1.1工程科学知识
数学、物理、概率论、线性代数基础知识。
1.1.2工程力学与材料科学基础知识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基础。
1.1.3工程图学和工程测量知识
机械测量原理及方法;工程图纸阅读和绘制的知识与能力。
1.1.4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电工技术基础知识,电路的基本原理、基本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模拟电路与时序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及应用。
1.1.5计算机与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控制理论与方法。
1.1.6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知识
公差与技术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方法。
1.2 专业技术知识
主要由专业课程完成,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1.2.1机械 CAD/CAM 与特种加工技术
机械 CAD/CAM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
1.2.2机、电、液一体化技术
单片机及 PLC 的工业应用,机电传动与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技术。
1.2.3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
产品造型设计;可靠性设计与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技术。
1.2.4机电系统检测与质量管理
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检测技术;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质量管理基本方法和质量保证体系,机械工程项目的规划及技术分析。
1.2.5工具性知识
计算机工具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计算机软件编程(VB、C 语言等);外语的听、说、读、写;文献资料(含外文资料)的查阅与检索。
2、工程能力
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
2.1.1认识和系统表述问题
初步分析数据,提出假设,分析误差源;制定解决方案(包括建模、求解、定性分析、实验、不确定性分析)。
2.1.2建立模型
对复杂的系统和环境进行抽象,简化系统;定性分析,确定模型的结构;定量分析,确定模型的参数,进行模拟。
2.1.3解决方法和建议
分析解决方案的关键结果和测试数据,分析并调整结果中的偏差,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反思并改进。
2.2 探索和实验
2.2.1建立假设
确定需要验证的具体工程问题,提出假设,讨论并比较,查询、检索并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分类,提取信息中的重点和创新点,找出尚未解决的研究问题。
2.2.2实验探索
制定实验方法和策略,构建实验;正确测量、分析实验数据,提出实验报告;对照已有模型比较实验数据。
2.2.3假设检验和论证
利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的知识讨论数据的有效性、局限性,对结论进行评估并改善。
2.3 系统思维能力
2.3.1系统性思维
研究工程问题时要研究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简化对对象的认知。
2.3.2整体性思维
从纵横两方面来对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有机延续而不间断的发展过程,并按对象本身所固有的层次和结构,逻辑再现客观事物的全貌,从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
2.4 个人素质
2.4.1人文素质
世界观
显示全部